|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九)
2019-03-15 21:19:55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以高朗亭为首的第一个徽班(三庆班)进人北京,参加乾隆帝八十寿辰庆祝演出。《扬州画舫录》载:“高朗亭入京师,以安庆花部,合京秦二腔,名其班曰三庆。”在此基础上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中诞生了 A.昆曲 B.元曲 C.秦腔 D.京剧
|
2、选择题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认为宋代的中国是一个平民兴起的社会。下列哪些文化现象能佐证上述观点 ①印刷术的改进,推进了文化的普及工作 ②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 ③京剧、昆曲等剧种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④《清明上河图》等市井风俗画的出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 D.②③
|
3、综合题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广义上我们可以说,在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5世纪之间,中国比欧洲的科学技术(除了希腊光辉灿烂的理论建设高潮之外)要进步得多,但是从文艺复兴以后,欧洲的科学就开始占领先地位了。确实,到了伽利略时代,可以说科学发明的技术本身被发现了,其结果就产生了现代科学的统一世界,科学为全人类所公有……欧洲有许多特殊的因素必须考虑进去:欧洲历史发展的具体条件,欧洲封建制度的形式,欧洲的重商主义和工业化建设日益增长的需要,希腊人从苏格拉底时期以后对欧洲文化历史一贯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所有这一切以及其他类似的因素都足以充分解释那个“伽利略奇迹”之谜。
----李约瑟《中国:发明与发现的摇篮》
材料二 马克思说:“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

材料三 从科技发明到产品投入市场所用平均时间:
| 1885-1919年
| 1920-1944年
| 1945-1964年
|
从科技发明到生产技术成熟
| 30年
| 16年
| 9年
|
从生产技术成熟到产品投入市场
| 7年
| 8年
| 5年
|
材料四 某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时间
| 1929-1947年
| 1948-1973年
| 1974-80年代中期
|
贡献率
| 31%
| 33%
| 40%
|
材料五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摘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个典型例子说明“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5世纪之间,中国比欧洲的科学技术要进步得多”。(2分)根据材料一,李约瑟认为近代自然科学产生于欧洲的特殊因素有哪些?(4分)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生产力发展的飞跃,请写出它们分别开辟了哪三个历史时代?(3分)
(3)材料三、四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哪些特点?(4分)
(4)怎样理解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3分)
4、选择题 对于这种戏曲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它被称为中国“近代百戏之祖”
B.它是中国戏曲的“活化石”
C.它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
D.它是中国戏曲的“常青树”
5、选择题 下面是“中国和西方国家科技发明占世界科技发明总量比重图”。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明占世界科技发明总量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①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②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③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④政府实行文化专制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