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历史高频试题、高中历史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古代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 主要经济政策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宋明理学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文学成就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罗马法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智者学派 苏格拉底
近代史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 两次工业革命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共产党宣言》 巴黎公社 近代科学技术 经典力学 生物进化论 改良蒸汽机 电气技术的应用 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两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国共政权的对峙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 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 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新思想的萌发 维新思想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三民主义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通讯的变化
现代史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与影响 现代科学技术 相对论与量子论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文化大革命”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经济体制改革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重要外交活动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大众传媒的发展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教育事业的发展
选修部分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梭伦改革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王安石变法 欧洲的宗教改革 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 洛克 卢梭 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殊死搏斗 大抗议书 内战 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 《独立宣言》 《人权宣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 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 法国大革命 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 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 宪章运动 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 抗日战争胜利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凡尔赛体系的构建 华盛顿体系的构建 非战公约 国际联盟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的高涨 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 中东战争 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 海湾战争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历史杰出人物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秦始皇 唐太宗 康熙帝 东西方的先哲 孔子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克伦威尔 华盛顿 拿破仑 “亚洲觉醒”的先驱 孙中山 甘地 凯末尔 无产阶级革命家 马克思、恩格斯 列宁 毛泽东、邓小平 杰出的科学家 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 牛顿、爱因斯坦 探索历史的奥秘 历史与历史的重现 人类起源之谜 三星堆遗址 玛雅文明的发现 玛雅文明的历史 二里头遗址的发掘 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 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遗产 古代埃及文明的历史遗产 金字塔和拉美西斯二世遗迹 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迹 罗马的古建筑遗址群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 佛罗伦萨 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代表 秦始皇陵兵马俑 万里长城 北京明清故宫、颐和园和皇家陵寝 山西平遥古城与安徽古村落 昆曲 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遗产 塞内加尔的戈雷岛 奥斯威辛集中营 其他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十)
2019-03-15 21:19:55 【

1、选择题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以高朗亭为首的第一个徽班(三庆班)进人北京,参加乾隆帝八十寿辰庆祝演出。《扬州画舫录》载:“高朗亭入京师,以安庆花部,合京秦二腔,名其班曰三庆。”在此基础上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中诞生了
A.昆曲
B.元曲
C.秦腔
D.京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清乾隆时期四大徽班进京,使得京戏与徽戏的秦腔、昆曲相融合,产生了新的艺术形式,即京剧,所以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中国的古代艺术·京剧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认为宋代的中国是一个平民兴起的社会。下列哪些文化现象能佐证上述观点
①印刷术的改进,推进了文化的普及工作
②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
③京剧、昆曲等剧种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④《清明上河图》等市井风俗画的出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
D.②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宋代的先进科技成果,平民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宋词是这一时期最突出的文学成就,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更是描绘了当时经济的繁荣,双使风俗画成为当时画坛最大的亮点,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最高。而昆曲形成于明朝,京剧形成于清朝。
考点:宋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成就
点评: 本题目给了一个容易混淆人视线的词“平民”,如果做题把握不准就会走偏。只要抓住宋朝这个关键词,再结合所学知识也就好理解了。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广义上我们可以说,在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5世纪之间,中国比欧洲的科学技术(除了希腊光辉灿烂的理论建设高潮之外)要进步得多,但是从文艺复兴以后,欧洲的科学就开始占领先地位了。确实,到了伽利略时代,可以说科学发明的技术本身被发现了,其结果就产生了现代科学的统一世界,科学为全人类所公有……欧洲有许多特殊的因素必须考虑进去:欧洲历史发展的具体条件,欧洲封建制度的形式,欧洲的重商主义和工业化建设日益增长的需要,希腊人从苏格拉底时期以后对欧洲文化历史一贯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所有这一切以及其他类似的因素都足以充分解释那个“伽利略奇迹”之谜。
----李约瑟《中国:发明与发现的摇篮》
材料二  马克思说:“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

材料三 从科技发明到产品投入市场所用平均时间:

 
1885-1919年
1920-1944年
1945-1964年
从科技发明到生产技术成熟
30年
16年
9年
从生产技术成熟到产品投入市场
7年
8年
5年
 
材料四 某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时间
1929-1947年
1948-1973年
1974-80年代中期
贡献率
31%
33%
40%
 
材料五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摘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个典型例子说明“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5世纪之间,中国比欧洲的科学技术要进步得多”。(2分)根据材料一,李约瑟认为近代自然科学产生于欧洲的特殊因素有哪些?(4分)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生产力发展的飞跃,请写出它们分别开辟了哪三个历史时代?(3分)
(3)材料三、四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哪些特点?(4分)
(4)怎样理解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3分)


参考答案:
(1)例子: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火药的发明、天文学、数学等等(任意2点,2分)
特殊因素:欧洲封建制度的形式;欧洲的重商主义和工业化建设日益增长的需要;欧洲独特的历史文化。(任意2点,4分)
(2)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3分)
(3)科学技术发明转化为生产力的时间越来越快;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大。(4分)
(4)科技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环境、社会、伦理等问题。(2分)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下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加强国际合作;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3分)


本题解析:第(1)题第一问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较低,只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个典型的例子说明即可,比如中国的四大发明都能说明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5世纪之间,中国比欧洲的科学技术要进步得多。第二问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依据材料“欧洲封建制度的形式,欧洲的重商主义和工业化建设日益增长的需要,希腊人从苏格拉底时期以后对欧洲文化历史一贯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角度归纳概括即可。
第(2)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历史图片的能力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图一的蒸汽机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结合图二点灯及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结合图三电子计算机及所学知识可知第三次科技革命后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第(3)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表格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依据材料三从科技发明到生产技术成熟和从生产技术成熟到产品投入市场的时间越来越少可以分析出科学技术发明转化为生产力的时间越来越快;依据材料四数字的变化可知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了。
第(4)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材料五中文字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是指科技发展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即环境恶化和社会问题。结合所学可知正确的应对策略是: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国际合作,共同应对;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四大发明·领先世界的低位;近代科学技术·第一次科技革命·蒸汽机车;近代科学技术·第二次科技革命·电灯的应用;近代科学技术·第二次科技革命·电子计算机的应用;近代科学技术·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近代科学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对于这种戏曲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它被称为中国“近代百戏之祖”
B.它是中国戏曲的“活化石”
C.它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
D.它是中国戏曲的“常青树”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面是“中国和西方国家科技发明占世界科技发明总量比重图”。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明占世界科技发明总量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①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②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③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④政府实行文化专制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结合所学明清时期我国古代科技没有向近代转化的原因可以得出①②④说法正确,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则是有利于推动科技发展的,所以③不符合题意,所以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晚晴科技落后的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历史题《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