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当访华的美国总统尼克松走下飞机弦梯时,前来迎接的周恩来总理说过这样一句话:“你的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我们25年没有交往了!”此前阻碍中美两国交往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对新中国实行孤立和敌对的政策
B.美国反对新中国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国因“文革”动乱外交工作陷入停滞
D.中美两国是两个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美关系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此前阻碍中美两国交往的主要原因美国对新中国实行孤立和敌对的政策。其它是错误的。所以选A。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初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
——(法)白吉尔:《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的原因。(4分)
材料二 《100元法币购买力图示》——(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2)1945—1949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处于怎样的境地?(2分)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民政府政策措施的角度,简述导致民族工业处于这一境地的原因。(4分)
材料三?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
年代
| 全民
| 集体
| 公私合营
| 私营
| 全体手工业
|
1952年
| 41.5
| 3.2
| 4
| 30.7
| 20.6
|
1956年
| 54.5
| 17.1
| 27.2
| 0.04
| 1.2
|
?
(3)依据材料三,指出我国民族工业的命运。(2分)
参考答案:
(1) 辛亥革命创造了条件;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每要点1分,共4分)
(2) 陷入绝境或者陷入困境或日益萎缩(2分)。国民党发动内战,使社会动荡;依靠国家权力,扩张官僚资本;实行恶性通货膨胀政策;繁重的税收政策。(答出任何2点就可以得4分)
(3)经过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退出历史舞台。(2分)
本题解析:(1)联系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相关知识点来分析即可,如辛亥革命创造了条件;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2)第一小问抓住时间1945—1949年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第二小问联系教材知识直接作答即可,如国民党发动内战,使社会动荡;依靠国家权力,扩张官僚资本;实行恶性通货膨胀政策;繁重的税收政策。
(3)依据表格信息私营企业比重降为0.04的信息,再结合1952——1956的时间,联系三大改造,可归纳出经过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退出历史舞台。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欧元的问世和实施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增强了人们对欧洲统一的认同感
B.进一步促进了欧洲的一体化建设
C.国际货币金融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D.促使欧洲的联合提上了日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顾颉刚回忆小时候祖父带他外出,看到一块匾额,一个牌楼,一座桥梁,必把它们的历史讲给他听,再要求他按照历史的时序进行排列,这使他有了基本的历史意识。按照顾颉刚所说,判定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③②④①
D.④②①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题干要求“按照历史的时序进行排列”,①是唐代飞天, ②是兵马俑,③是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④是半坡氏族的人面网纹盆,所以正确答案是D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史书记载:“苏南虽近洋场,本属首当其冲之地,但直到光绪年间,时人记叙还提到纺织与耕种相济以谋营生的事实。”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B.小农经济已完全破产
C.商品经济陷入困境
D.纺织品产量高、品种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根据“虽近洋场,本属首当其冲之地”一句应该给苏南地区造成的危害是自然经济的解体,但是事实不是这样,“纺织与耕种相济以谋营生”说明手工业与农业并存,自然经济没有解体。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