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
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
C.国与国的关系
D.夷夏关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孔子、孟子观点的记忆与理解。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的学说,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发展了“仁”的思想,把它发展成为更加系统的“仁政”思想。孔子和孟子都主张“仁、仁政”,目的是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故A项正确。
考点:孔子、孟子的思想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及考查考生对知识点掌握的熟悉程度。属于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构建“和谐社会”。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贽笔下的孔子
C.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影子,这是维新变法时期维新派为了便于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减少变法的阻力而将孔子塑造成为改革家形象,答案选C,A B 两项发生中国古代,不会出现穿西装的孔子,D项应该是反面形象,遭到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猛烈抨击。
考点:维新变法思潮
点评:康有为、梁启超是清末维新变法运动的主将,他们的思想和主张反映了维新变法运动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分子变革中国政治制度的愿望,标志着中国在向西方学习的进程中由器物文明开始深入到制度文明的层面。但是他们在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时却给了他披上了传统文化的外衣,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减少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在中国传播的阻力,但也表明其力量的弱小和软弱。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宋朝实行“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其主要途径是
A.察举制
B.士族制
C.按财产和出身决定
D.科举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通过科举制,古代中国实现文人治国。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图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纪念柱。《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井田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对象为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从题干中的“封黄帝之后于蓟”可以判断是分封制。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历史上的名言警句是先人思想智慧的结晶,能给我们很多启迪。下列名言警句出现在宋元之际的是
A.“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难度较大。题目要求的是宋元之际,A项“通古今之变”是西汉的《史记》;B项是宋元时期的文天祥的诗句;C项是北宋范仲淹的名句;D项是清朝顾炎武的名句。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