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一副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此联创作应当不早于?
[? ]
A、1949年
B、1954年
C、1966年
D、1978年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79年,在安徽玉明公社的一个社员家中贴出了一幅对联,上下联是“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断。”横批是“已经过去”,这副对联说明了
[? ]
A.人民公社化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旧中国农民悲惨的生活状况已成过去
C.改革开放的春风催绿了神州大地?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效果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中共中央讨论并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会议是:
[?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一届六中全会
C.十二届三中全会
D.十四届三中全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稳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
? 材料二 毛泽东认为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资产阶级都将存在,并企图复辟资本主义,这是党内产生修正主义的根源。他要求全党对阶级斗争问题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号召“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1964年,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进一步指出“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摘自席宣、金春明《文化大革命简史》
? 材料三 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其他工作包括党的政治工作,都要围绕着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
——《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人民日报》社论1978年12月25日)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中共“八大”提出关于我国当时主要矛盾的论断的依据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的论断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后期的中国引起什么社会现象?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和材料一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从中共八大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带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
(2)社会现象:政治斗争和阶级斗争高于一切,大批工人、干部离开岗位闹革命。影响: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挫伤了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危害。
(3)存在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4)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河南人民出版社曾出版了《西平和平社大卫星飞上天,丰产亩小麦亩产七千三》一书,下面对该书中的农业生产情况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完成了土地改革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B.由于东方红一号上天,带回空间优质粮种
C.杂交水稻“南优二号”大面积推广的结果
D.材料提供的信息不准确,当时浮夸风盛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