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法两国代议制发展简要进程
?
| 1688年光荣革命,通过妥协不流血的和平手段,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
1689年《权利法案》限制王权,明确了议会至上原则
|
1701年《王位继承法》进一步限制王权
|
英国
| 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英王统而不治
|
1832年议会改革,以妥协方式扩大民主
|
1867年和1884年英国两次议会改革,民主制日趋完善
|
? 法国
| 1789年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法国大革命爆发,《人权宣言》颁布
|
1791年宪法,宣布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
1792年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义,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
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制订拿破仑宪法
|
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颁布钦定宪法
|
1848年二月革命,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
1852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
1870年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
1875年法国议会通过了宪法的全部条文,确立了共和制
|
——摘编自《欧洲近现代历史上宪政民主政制的生成、建构与演进》
材料二?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在欧洲被广泛地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于是,美国成为自由和机会的一个象征,作为一块新的、没有历史负担和枷锁的大陆而受人羡慕。——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法两国代议制民主在发展进程中体现的不同特点并简析其原因。(9分)
(2)依据材料,简要评述材料二中关于美国革命的认识。(6分)
参考答案:(1)特点:英国:妥协性、渐进性,温和性(和平方式),并通过改革渐趋完善的特点;议会起主导作用。(3分)法国:革命性,激进性,反复曲折性的特点,伴随着不断革命的历程;较多受到民众力量的推动。(3分)原因:英国和法国的历史传统有所不同;受启蒙思想影响不同;外部因素对两国革命的影响不同。(3分)
(2)概述:创造共和制政体;实践了启蒙思想的基本原则;用法律保障了公民的权利;(3分)评价:体现了美国资产阶级的首创精神;为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对人类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3分)
本题解析:(1)从材料一的表格文字的记叙过程中可以看出英国近代政治的发展走的是一条渐进式改革的道路,而法国则走过了一条长期的革命道路,其特点表现在英国:妥协性、渐进性,温和性(和平方式),并通过改革渐趋完善的特点;议会起主导作用;法国:革命性,激进性,反复曲折性的特点,伴随着不断革命的历程;较多受到民众力量的推动;造成二者差别的原因是英国和法国的历史传统有所不同;受启蒙思想影响不同;外部因素对两国革命的影响不同。(2)材料二中文字“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说明美国民主共和政体实践了启蒙思想的基本原则;用法律保障了公民的权利;结合所学可知其对美国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点评:西方资本主义代议制政体的建立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由于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在革命的过程中所选择的道路和模式不尽相同,再加上各国的不同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巨大差异,使得各国的代议制特征明显不同,但是他们的实质却是相同的。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面是南方某地上报的粮食产量数据图,对图中数据反映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1949年亩产量低.主要是抗美援朝物资紧缺导致
B.1952年亩产量提高,主要是由于农业合作化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1958年亩产量明显提高,主要是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动农业生产
D.1962年亩产量提高,主要是由于农村工作中“左”倾错误的纠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列思想家在人与自然关系上观点截然相反的是(?)?
A荀子与王充? B董仲舒与朱熹? C王充与范缜? D朱熹与王夫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了古代主要思想家的哲学思想的比较认识。荀子、王充、范缜、王夫之都是唯物主义思想家,朱熹、董仲舒是唯心主义思想家。正确答案选D。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图是1922年《上海》一书中的弄堂大门,它反映出当时的上海

A.已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B.已经沦为西方的殖民地
C.社会生活呈现西化趋势
D.生活水准接近世界水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图片反映的是近代上海的变化,从图片中的英文和题干中的时间可以判断B项正确。A项错在没有与全国其他地方进行比较,无从体现上海已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排除;C项错在中国当时是半殖民地而非完全的殖民地;D项中的“生活水准接近世界水平
”从图片中看不出来,而且与事实不符,排除。因此选B.
点评:图片型选择题的呈现方式主要有两种基本模式:一是试题提供图片材料(宣传画、漫画、历史照片、文物展示等)及其材料的出处、注释及提示语等,二是提出“设问”,指出解题的方向和范围。这类试题的基本特征是:试题新颖直观、生动活泼;强调对阅读材料的正确理解,要求考生弄清图片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体现不同学科之间能力的相互渗透和融会贯通。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在1953年、1958年和1987年,中国共产党先后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建设社会主义的路线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概括每条路线制定的背景、核心内容和结果。
参考答案:过渡时期总路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为把我国建设成一个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中共于1953年制订该路线。核心内容: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三大改革基本完成,工业化没实现但已起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 建设总路线:三大改造完成后,为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建设国家。核心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1)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严重困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中共在十三大上提出此路线。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全是课本的基础知识,只要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背景、内容和结果(意义)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