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23~1929年,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出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在少数企业中工业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这反映出当时在美国
A.工人分享的经济发展成果有限
B.科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C.供给与需求保持基本平衡
D.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科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说法错误,所以B不正确,材料无从体现供需关系问题,所以C错误,国家干预经济是在罗斯福新政时开创的,所以D不正确,依据材料“在少数企业中工业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可以得出A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我对近东贸易及近东贸易钱币外流的问题的论述中,……认为必须没法阻止商人带钱币到近东去,诱导商人转向生产运销近东的商品,使现在从事制造业的人数多些,以期能够相应地打击运销自己的英国人和荷兰人的贸易,并减少钱币的流出。
——引自法国财政总监柯尔柏致呼叶的信
材料二?要豪华家庭购置多于他们所需要的厨房用具,以增加其快乐,那是荒谬的。同样,要一个国家输入或保有多于它所需要的金银,以增加国富,也是荒谬的。……出资购买那不必要那么多的金银,也必然会减少用于衣食住和用于维护人民生计的财富。
一切特惠或限制的制度,一经完全废除,最明白、最单纯的自然自由制度就会建立起来。每一个人只要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就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来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级相竞争。这样,君主们就被完全解除了监督私人产业,使之最适合于社会利益的义务。要履行这种义务,君主们极易陷入错误。
——引自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
材料三? J·M·凯因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5—1936年)和其他著作中,……认为:投资对利率变动与未来收益的预期反应灵敏,是决定经济活动水平的动态因素。这就表明政府采取谨慎而适当的行动是能够恢复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的。改变税收政策和公共支出,政府就能直接影响商品和劳务的需求量;通过金融倾向政策以控制利率,政府就间接影响民间投资的水平。
——引自《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凯恩斯经济学》
小题1:依据上述材料,分别简要归纳柯尔柏、亚当·斯密、凯恩斯的基本观点。(6分)(不能摘抄材料原句)
小题2:结合材料二、三所处的时代特征,指出他们对于资本主义国家与经济运作的关系方面观点的异同。(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柯尔柏:推行重商主义,他主张发展工商业,鼓励出口,使金银流入法国。亚当·斯密:金银的流入量不宜过大;他反对封建特权,主张自由贸易、自由经营。凯恩斯:政府要用财政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来干预经济,保证充分就业。(6分)
小题2:他们都主张发展资本主义,以改革和调整来加强资本主义。(2分)亚当·斯密处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展的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他强调国家对经济采取自由主义政策,不承担经济管理和调控的职能。(2分)凯恩斯生活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已不能适应,需要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他强调国家应制订正确的政策来恢复经济。(2分)
本题解析:该题是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理论为主题来进行命题的。分别考查了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20世纪30年代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
小题1:考查学生概括材料的能力。由材料一可概括柯尔柏的基本观点是“推行重商主义,他主张发展工商业,鼓励出口,使金银流入法国”; 由材料二可概括亚当·斯密的基本观点是自由放任;材料三反映凯恩斯的基本观点是国家干预经济。注意不能摘抄材料原句。
小题2:考查学生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能力。材料二、三所处的时代特征分别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亚当·斯密的基本观点是自由放任;凯恩斯的基本观点是国家干预经济。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对下表《1921——1937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年均增长速度(%)》解读最准确的是

[? ]
A.危机前生产年均增长速度越快的国家危机后增长得越慢
B.受大危机影响的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恢复程度不同
C.日本经济没有受到大危机的影响一直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
D.罗斯福新政在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还未显出成效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二战之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这种发展体现在经济生活中是(?)
A.出现了“混合经济”
B.经营者革命
C.人民资本主义
D.福利国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香港凤凰卫视这样描述北欧福利国家:“最穷的和最富有的,在交税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后,它可以小到3倍,就是说我这个富人,比你就多3倍的钱。”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福利制度可消除贫富差距
B.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好处
C.福利制度可缓和社会矛盾
D.这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结果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对社会福利制度的理解问题。社会福利制度虽然能够通过社会资本的再分配缓和社会矛盾,因此,B.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好处、C.福利制度可缓和社会矛盾、D.这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结果,这些说法是正确的;但是福利制度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贫富不均,所以A 表述错误。故此题应选A项。
点评:有关“福利国家”这一考点要重点关注其目的与评价。?
(1)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2)评价:①积极:扩大了国内消费,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政局②消极:国家财政不堪重负,降低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