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
(1)请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完成下面的图示。

(2)以上制度最具鲜明的中国特色的是哪一个?简述其形成及发展过程。该制度建设有何意义?
(3)我国有几个省级自治区?试列举(至少三个)。
参考答案:(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过程:1949年新政协召开标志着政治协商制度形成;1949—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前,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人大职能;1956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后该制度遭到破坏,“文革”期间政协工作瘫痪;“文革”结束后该制度恢复,1982年中共又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意义:调动了民主人士的参政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
(3)5个。新疆、广西、宁夏、西藏、内蒙古(其中任意三个即可)。
本题解析:该题属于基础史实的再认再现,依据所学知识即可作答。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宋代学者朱熹说:”王安石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歼嗣虐,流毒四海,至于祟宁、宣和(徽宗年号)之际,而祸乱极矣。”结合1069年~1127年的有关史实,评论上述观点。
参考答案:
朱熹认为王安石变法破坏了风气,迫害了忠良,导致了北宋灭亡,完全是错误的。
北宋中期,政府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王安石从封建国家的利益出发,为富国强兵,进行了一系列整军理财的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变法中虽有用人不当的现象,但这不是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也不是大地主、大官僚反对变法的原因。因为变法触动了大地方、大官僚的利益,引起他们的激烈反对。保守派司马光任相后,新法被废除:北宋的灭亡与王安石变法没有关系。相反的倒是因新法被废除,北宋的社会危机没有得到改变而酿成的恶果。朱熹的观点完全是站在大地主、大官僚和保守派的立场上而言的。
本题解析:本题属于驳论式问答题,答题的一般规律是:首先对引文所提供的观点进行判断,然后结合史实说明此观点在哪些方面违背了实际情况,把颠倒或混淆了的是非重新澄清,有时还要对错误的观点给予适当的揭露和驳斥。朱熹对王安石变法的过程和效果,进行全盘否定是不对的,这就要求我们对王安石给予合理的评价,并交待出“祸乱极矣”的实际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进入新时期,我国教育蓬勃发展,主要表现在 ①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和立法?②加强基础教育,发展高等教育?③确定了新时期的教育指导方针?④重视少数民族教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新时期我国教育发展的基础知识。“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因而“新时期”这个概念是指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结合教材知识,很明确可知表现在: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和立法;加强基础教育,发展高等教育;确定了新时期的教育指导方针;重视少数民族教育。所以选择D.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近代一些先进思想家提出“君权至上”反对“君权神授”观。马基雅维利提倡“君权至上”的现实目标是? (? )
A.维护意大利国王的权威
B.实现意大利的统一
C.挑战罗马教会
D.为新君主提供治国之道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提取有效信息“马基雅维利”,他是一个狂热的民族主义者。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图是1950年北京市丰台区供销社发行的社员股票,该股票发行的目的是

A.提高农民土地改革的积极性
B.帮助农民恢复和发展生产
C.引导农民走人民公社化道路
D.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