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
?
孔子?孟子?董仲舒
(1)上述三人分别对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作了怎样的贡献?
(2)司马迁认为孟子的思想是“迁远而阔于事情”,怎样理解?
(3)儒家思想在春秋时期就是“显学”,但为什么到汉武帝时期才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参考答案:(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孔子对鬼神的存在持怀疑态度,主张“敬鬼神而远之”。孟子:仁政学说,还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的主张;主张人性本善说。倡导先义后利。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
(2)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乱不断,靠仁政学说不能实现国家的统一,因此司马迁认为孟子的思想是“迁远而阔于事情”。
(3)西汉时期,儒学经过董仲舒的改造,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学被确立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
本题解析:第一问实际考查三人思想的主要内容;第二问可变换角度为“为什么孟子的思想在当时未被重用?”,可联系当时的背景思考;第三问实际考查西汉时期儒学得到独尊的原因。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法兰西第一帝国极盛时期的欧洲图。
回答:
(1)法兰西第一帝国最强盛的时候,控制的范围包括哪些地区?当保持独立的还有哪两个大国?
(2)试从地理、历史角度分析法国未能征服英国的原因。
参考答案:(1)控制了从波兰到西班牙,从荷兰到意大利的广大领土。独立的大国是英国、俄国。
(2)两地有英吉利海峡相隔;法国当时主要靠陆军,渡海作战困难,而英国掌握着海上霸权,经济实力雄厚;法国自1789年革命以来,战争不断,经济受影响,加上侵占许多地区,战线过长兵力不足等。
本题解析:本题是一道史地综合性题目。第(1)问根据教材并结合地图回答。第(2)问,要从地理、历史角度总结原因,既要综合分析当时法、英的社会状况,又要考虑地理环境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国弱民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尊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上述言论体现的是
A.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
B.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
C.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
D.憎恶权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国家弱则人民强,人民强则国家弱。这是“君民对立”的思想。认为治国的策略应该“弱民”,目的为加强统治。“羞辱人民则人民追求官爵”,“让人民力量削弱”则人民尊重官员,让人民贫困则他们重视赏赐。这与法家强调统治的权术和策略思想相一致,因此A的表述符合题意。“仁政”“憎恶权术”和“兼爱”的主张体现的是儒家和墨家的思想,明显都不符合题意,因此排除BCD。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以下与18世纪英国学者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观点最接近的见解是:
A.“从字义通经义,从经义通义理”
B.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C.“大贾富民”是“国之司命”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其经济学观点主要是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而备选项中A、B、D三项都不属于经济学方面的主张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近代有学者认为:“资产阶级黄金时代的乌托邦在现代中国经济思想的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它反映了那个时代转瞬即逝的现实。”能够直接证明此论点的是
A.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C.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D.建国初期民族资本主义取得长足的发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资产阶级黄金时代的乌托邦”“转瞬即逝的现实”进行分析,可知题干表述的是短暂的资本主义黄金时期。然后根据设问,结合史实,把事实、现象或结论放在特定条件下分析,选出最能体现阶段发展趋势的选项,本题要抓住“民族资本主义短暂繁荣”这一特征来解答。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