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引文认为,君主应当?
A.施行“仁义”和“王道”
B.强化君主专制
C.深入民间体察民情
D.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获取信息的运用能力。题干材料中“而”一般都强调的中心句,通过“而人主之守司,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 强调的是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只有D项与其相符。
点评:本题是对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考查,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对官员监督越来越严格。虽然监察官员是代表皇帝的意志,但是,对于官员的监督,有利于为君主的决策提供信息,有利于防止官员对于权力的滥用,维护了君主专制。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012年6月16日,中国“神舟9号”飞船顺利升空,并在18日14时左右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也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的又一次进步。中国航天时代开始的标志是( )
A.原子弹爆炸
B.“东方红一号”
C.“天宫一号”
D.“神舟5号”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信息的记忆能力。A项不属于航天领域内容;B项发生于1970年,是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中国由此进入航天时代,选B项,不选C、D两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教授。1950年1月生。1968年中专毕业;1969年作为知识青年至黑龙江上山下乡;1978年3月考进厦门大学经济学系;1982年2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统计局工作;1985年进入江西财经大学任教;1996年到99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该段履历反映了:
A.“教育革命”对此人的成才起了积极的作用
B.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为此人人生的转折提供了机遇
C.1972年中 美关系正常化对此人成为教授至关紧要
D.《义务教育法》保障了此人少年时期的受教育权利,为后来此人的深造打下了基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题干和选项,从“1978年3月考进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可知B项正确,其它都不符合史实,答案为B。
点评:此题实际很简单,主要考查史实,考查的是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64年4月,77个发展中国家在日内瓦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提出了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这表明
A.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
B.两极格局受到冲击多极化趋势呈现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发生动摇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七十七国集团的建立,其成员国均为发展中国家,团结一致,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要求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一股新兴的政治力量,冲击着当时的美苏两极格局,凸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故选择B项。
点评:关于不结盟运动,除了文字型选择题进行命题外,还以图片型选择题进行命题。当然,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冲击了两极格局,是20世纪60年代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出现的表现之一,因此,把其放这一背景中以材料题的形式进行命题也有是可能的。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我国在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先后通过宪法修正案,调整、充实1982年宪法的内容,使这部国家根本大法能够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情况”,这说明中国
A.现代化发展使宪法逐步完善
B.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框架
C.确立“依法治国”方略
D.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文字信息显示1988年以来,中国先后四次修改完善1982年宪法,这是宪法本身不断发展完善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所致,所以A项说法最符合题意,B项在1982年宪法颁布后即已实现,C D两项与题意无关。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