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人民日报》某年6月发表了题为《力争高速度》的社论,指出:“速度问题是建设路线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实业的根本方针问题。”“快,这是多快好省的中心环节。”不久,在这条建设路线的指引下掀起了
A.社会主义改造
B.改革开放
C.“文化大革命”
D.“大跃进”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1958年党和政府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主观愿望上讲,它反映了党和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无可厚非。但从科学的角度讲,多快好省同时实现几乎是不可能的,它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严重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客观效果上讲,催生了“左”倾经济思想和盲动的经济行为,直接导致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因此选D。
点评: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愿望,但它忽视了客观规律,导致经济领域出现左倾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我知道,1954年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1972年访华时)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
材料二?(基辛格)在给尼克松的备忘录中表示:“我们对中国采取主动行动的最大好处也许就是对苏联的影响”,“他们必须考虑美国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作的可能性”……基辛格也说:“向中国开门可能帮助我们结束那场战争的苦难”,因为中国当时是越南的主要支持者……自新中国建立以来,美国坚持扶蒋反共、敌视中国的政策已有20余年,而今中国不仅没被遏制和削弱,反而成为世界五大力量中心之一,美国对华政策已告失败。?
——王泰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
材料三 ?2009年1月30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应约同美国总统奥巴马通电话。胡锦涛强调,在新的历史时期,中方愿同美方一道,牢牢把握两国关系发展的大方向,加强对话,增进互信,扩大合作,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推动中美关系持续稳定发展。奥巴马表示,对中美两国而言,没有比两国关系更为重要的双边关系。双方有着许多共同利益。中美两国加强建设性对话和合作不仅有利于两国,而且有利于世界。美方期待着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同中方加强合作。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的原因。(4分)依据材料二概括材料一中美中关系“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三,指出中美关系发展的重大意义。(4分)
参考答案:(14分)
(1)原因:美国推行冷战政策;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双方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冲突。(4分)
原因:美国要借助中国与苏联抗衡;取得中国的帮助以结束越南战争;长期奉行的敌视中国政策的破产;70年代初中国国际地位提高。(6分)
(2)利于维护两国共同利益;利于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利于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0分)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近代西方的文艺复兴、近代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和当代中国的真理标准问题讨论都是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争发展。?
——据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材料二?文艺复兴主要是一场文化运动。强调对希腊罗马经典的研究以及对个人成就的赞扬。它最早出现在14世纪的意大利。随后遍及欧洲大地,成为l4世纪摧毁中世纪旧结构的“灾难”。……她将欧洲从中世纪引向了近代世界。?
——丹尼斯?谢尔曼乔伊新?索尔兹伯里《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四? (“文革”结束后开始的)这场讨论的内容是,究竟什么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场讨论深层的含义则是要解决中国走什么道路的问题。因此,这是一场关系到中国前途和社全主义命运的大讨论。
——据邢贲思《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重要意义和重要启示》
(1)据材料一,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并结合秦汉时期的相关史实,说明百家争鸣所产生的影响。(3分)
(2)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和近代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承担的相同历史使命。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在把“欧洲从中世纪引向……近代世界”的过程中所作出的历史贡献。(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在方式上的区别。你怎么看待材料三中的现象?(3分)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革”结束后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对“中国前途和社会主义命运”产生的影响及谈谈你对人类历史上思想解放运动一般规律的认识。(2分)
参考答案:
(1)背景:社会生产力发展(旧的社会制度已不适合时代需要);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新的社会。(1分,任其中1点即可)
影响:百家争鸣为封建政治的构建和封建国家的治理奠定了理论基础;秦建立后采纳法家思想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汉武帝把董仲舒糅合后的儒家思想作为治理国家的正统思想。(2分,任其中2点即可)【以下作答也可:秦始皇依据法家思想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汉武帝把经董仲舒改造的儒家思想作为治理国家的正统思想,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西汉运用黄老思想实行休养生息;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每点的1分,不得超过2分)】
(2)使命:促进社会转型,呼唤新的社会。(1分,促进社会转型或呼唤新的社会均可得1分)
贡献:把人和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勃兴。(1分,答出其中1点即可)
(3)新文化运动彻底批判传统文化,文艺复兴利用传统文化为传播新思想服务。(1分)
看待:积极: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促进了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的传播;(1分)
消极:对待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倾向。(1分)
(4)影响: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开始奠定了思想基础)。(1分)
认识:出现在历史转折的重要关头(反映时代要求);对历史发展具有导向性,是促进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1分,任其中1点即可)
本题解析:
(1)依据材料一的关键信息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第二小问联系秦始皇采纳法家思想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等史实分析说明百家争鸣所产生的影响。
(2)分析材料一、二可知,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和近代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承担的相同历史使命都是促进社会转型。第二小问直接考查文艺复兴运动的意义,回顾所学知识,从经济、思想、科技等方面概括回答即可。
(3)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截然不同:新文化运动彻底批判儒家思想,文艺复兴利用古希腊、罗马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思想。第二小问从积极作用和局限性两个方面对新文化运动彻底否定儒家思想、倡导民主科学作出正确评价。
(4)文革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第二小问掌握该类型题目的共性,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有的思想解放运动都反映时代要求;都起着共同的作用:即解放思想,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历史的进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上海博物馆精心推出的“周秦汉唐文明大展”:从青铜之乡的西周吉金、秦始皇陵的复活军团、汉唐墓葬的皇皇壁画,到唐代窖藏的遗宝精粹、皇家寺院的石破天惊,让人们得到了一次十分庄严的中华文明结集的观赏,此次国宝展也引起了参观者和学者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回顾与反思:①中国古代汉唐时期奉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创造了灿烂夺目中华文明;②唐是一个重视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的时代,造就了中华文明的辉煌。

请按上述两个方面分别举出若干史实加以说明。(8分)
参考答案:(1)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创造了灿烂夺目中华文明。(共4分)
西汉张骞出使西城,开通丝绸之路;从此中国文明源源不断传到西方,西方文明也源源不断地落户中原。
印度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中国产生重大影响: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大。
雕塑方面:如石窟雕塑(敦煌石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佛像雕塑等;
绘画方面:吴道子的“吴带当风”即受印度艺术的影响;
建筑方面:佛院、宝塔装点江山;
生活方面:“阿弥陀佛”、“善有善报”等经文深入人心。
东汉甘英出使大秦,到达波斯湾;东汉明帝时邀天竺僧人到洛阳,建白马寺;东晋法显到天竺(印度)取经,学习佛教文化。唐朝玄奘、义净到印度取经,学习、传播佛教文化。(以上任写四点即可)
(2)唐朝的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共4分)政治制度:开创和完善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1分)经济制度:租庸调制、两税法。(1分)科学技术: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天文历法的成就:僧一行的《大衍历》和最早测量子午线;生产技术:农业生产劳动工具,筒车和曲辕犁。(2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中国古代灿烂夺目的文化的理解和认识。(1)问所举史实一定要是在中外交流的基础上发展并且不断创新的,可以从中国古代的生活习俗、文学艺术、建筑、宗教等各个方面举例说明。(2)问唐朝的制度创新既要包括政治制度,也不要漏掉经济制度。答科技创新时不要忽视了农业生产技术方面的史实。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最有可能乘坐的交通工具是
A.福州船政局的军舰
B.轮船招商局的轮船
C.洋人发明的火车
D.中国人自行制造的飞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既然是沿江居民当然最有可能乘坐水上交通工具,水上交通工具只有AB两项合适,当然军舰并不是居民随随便便就有可能乘坐的,因为它是用作军事的。所以,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最有可能乘坐的交通工具是轮船招商局的轮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