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儒学自汉代以来便被尊为庙堂之学,居于古代思想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往往需要道教和佛教予于补充。一般而言,欲建功立业,发愤进取,应以①为信条;若遭遇挫折,重视修身养性,当理解②学说之可贵;而屡遭打击,万念俱灰,则用③安慰创
伤累累的心灵。
A.①儒学②道学③佛学
B.①道学②佛学③儒学
C.①佛学②儒学③道学
D.①儒学②佛学③道学
2、判断题 “文革”期间,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竟遭到抄家和人身迫害,这一历史事件突出地表明了
A.国家的法律遭到践踏
B.不能人为地制造“阶级斗争”
C.党的民主集中制遭到严重破环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判断题 《汉书·董仲舒传》说:“(董)仲舒遭汉承秦灭之后,六经离析,下帷发愤,潜心大业,令后学者有所统一,为群儒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佑,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 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古井田法虽难卒行,宜少近古,限民以田,以赡不足,塞兼并之路,……然后可善治也。
——《汉书·食货志》引董仲舒语?
⑴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主张。
⑵据材料二、三,指出董仲舒又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这些主张在当时有何作用?
⑶据材料四,概括实现“善治”的主要途径。
⑷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董仲舒历史地位的认识。
4、判断题 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主要内容不包括(?)
①提出工业化的主张?
②提出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③提出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任务?
④提出了土地改革的任务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③
5、判断题 周恩来曾经在全国财经会议上题写对联:“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这一对联是对当时哪一方针路线的通俗解读
A.“一化三改”
B.“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