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与《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显著特点是
①规定中国国体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②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在中国首次提出“主权在民”的思想?④确立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听到法国首次成功试验原子弹的消息后高呼:“法国万岁!从今天早上起,她更加强大了,更加骄傲了。”能够和这一情境联系起来的是
[? ]
A.世界政治的多极格局最终形成
B.西欧国家的复兴和两极格局的削弱
C.欧共体形成和经济全球化加强
D.西欧国家的衰落和美国霸权的稳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后,曾经出现了许多词汇,并在人们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下列哪一组词汇表明当时中国尚未进入改革开放时期(? )
A.身份证、个体户、移动电话、豪华住宅区
B.银行卡、私人轿车、互联网、出国旅游
C.肉票、粮票、上山下乡、样板戏
D.菜篮子工程、安居工程、装修热、流行服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再现再认历史知识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A、B、D三项中的所有词汇内容是在改革开放后出现的;C中的内容是在“文革”中出现的,与题干要求相符;故选C。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2007年,一首《始终有你》的主题曲响彻华夏大地:“明艳紫荆风中争胜,找对了路径,花瓣开的繁荣。”其中“找对了路径”意指
A.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光复
B.上海世博会喜迎八方宾朋
C.“一国两制”下喜庆香港10年回归
D.澳门回归宣告西方殖民统治结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祖国统一大业。注意关键信息“2007 年”、“紫荆”,1997 年我国成功运用一 国两制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题目中《始终有你》是香港10 年大庆出现的主题曲,答案为C。A项错误,抗战胜利是在1945年;B项错误,与材料中的紫荆花无关;D项错误,澳门回归祖国是在1999年。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因为种种历史原因,台湾尚未和祖国大陆统一。但是祖国统一是历史的潮流,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下,成功的收回了对香港、澳门的主权,台湾海峡两岸的关系也在迅速的发展。以九二共识为基础,加强两岸的交流与合作,对于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历史节点通常理解为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候。探究一个国家或民族在历史节点的抉择及影响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2分)
探究一?中国古代政治家的勇气与智慧
材料一?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王安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1)依据材料一指出商鞅与王安石主张上的相同处。(1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二者实跋其主张时在文化教育方面的差异性。(4分)
探究二? 1 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的选择
材料二?严格说来,义和团运动可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义和团的惨败是极自然的。惨败代价之大足证我民族要图生存绝不可以开倒车。等到自强、变法、反动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族的方案。?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所述的“第一第二两个方案”分别是什么?(2分)分析国人注意孙中山先生方案的必然性。(4分)
探究三?新中国历程中曾经的重要字眼——“计划”
材料三?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初步实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五年内工业总产值增长98.3%,即平均每年增长14.7%?
——《关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意见》(节录)
材料四?彻底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提前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为向共产主义过渡创造条件。到1962年,全国在钢铁和其他若干重要产品的产量方面接近美国,农业总产值五年增长2.7倍以上,1962年粮食总产达到15000亿斤,棉花15000万担,钢8000万吨,煤9亿吨,棉纱1600万件,五年基本建设投资3850亿元,重大建设项目1000个以上。?
——《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意见》(节录)
(3)依据材料三、四归纳“二五计划”与“一五计划”的相同处。(4分)
(4)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一五计划”和“二五计划”的实施结果及原因。(6分)
探究四?数字世界——20世纪20、30年代的欧美一瞥
材料五?表1:美国的工资涨幅和生产效率涨幅(单位:%)(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表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税率(单位:%)(摘编自戴维·赫尔德《全球大变革》)

(5)表1所示现象带来哪些社会问题?(3分)表2反映当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怎样的关税政策?(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政策对国际经济和政治局势的影响。(4分)
(6)在你人生发展的节点,你认为从上述材料和问题中,能够得到什么启示?(1分)并举出相关史实论证你的观点。(2分)
答题示例:观点:不畏困难,勇于突破。(1分)如商鞅、王安石克服压力推行改革,推动了社会进步。
参考答案:(1)相同:改革。(1分)差异:商鞅:加强思想控制;王安石:改革科举、整顿太学,培养改革人才。(4分)
(2)方案:洋务运动;变法,实行君主立宪。(2分)必然性:之前的三种救国救民方案都已失败;(1分)三民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2分)20世纪初,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的工具。(1分)(若有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如民族资本主义有一定的发展或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兴起)。
(3)直接的计划管理;以实现工业化为目标,优先发展重工业;追求公有化程度。(4分。任答两点、每点2分。)
(4)

(5)问题:贫富分化、供需矛盾加剧;导致“大危机”爆发。(3分)政策:大幅度提高关税。(1分。或答贸易保护主义。)影响:加深了国际经济危机,破坏了国际自由贸易秩序;激化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4分)
(6)观点1:顺应时代潮流。(1分)如义和团运动反近代化,结果失败。(2分)
观点2:尊重客观规律。(1分)如二五计划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导致严重挫折。(2分)
观点3:反对极端利己主义,追求共赢。(1分)如经济危机时,资本主义国家以邻为壑的关税政策,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2分)
(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注意所举史实必须是与材料和问题有关的)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