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一)
2019-03-16 07:16:38
【 大 中 小】
1、综合题 (原创)(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
| 朱熹
| 黄宗羲
| “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
| “天下国家之大莫过于恤民……恤民之本,则又在人君正其心术以立纲纪而已矣。”
|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 ——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材料二 20世纪初期,国粹派认为,中国文化落后于西方,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西方“立民主为政体,故利民之智”,中国“以专制为政体,故利民之愚”。 ……他们还认为传统“夷夏大防”的观念导致中国文明既不能自我光大,又不能吸收外来文化,衰败不可避免,进而主张“国粹者,助欧化而愈新”……发起了类似于西欧文艺复兴的“古学复兴”运动。 ——摘编自郑师渠《晚清国粹派:文化思想研究》 材料三 尽管苏维埃这个名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依旧没有多少人明白它的真实含义,可却没有耽误人们在它的旗帜下奋斗。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支持,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 ——张鸣《红色的个案——苏维埃乡村追求》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孟子、朱熹、黄宗羲三位思想家在君主统治问题上的基本观点,(3分)并进一步指出他们思想的共同点。(2分) (2)材料二的国粹派认为中国文化衰落的原因有哪些?(4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粹派为什么认为他们发起的古学复兴运动“类似于”西欧文艺复兴。(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1927~1931年间是如何从理论方面实现“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3分)
2、选择题 “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这一说法反映出 A.礼制观念淡化 B.崇尚法家思想 C.儒法两家结合加深 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
3、选择题 中国古代主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墨子 C.老子 D.韩非子
|
4、选择题 天坛是明清皇帝用来祭天的地方。下列谁的思想最可能促使统治者去祭天( )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韩非子
5、选择题 古人期待“天下士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着皆欲立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疾其君者皆欲赴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