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历史老师把区域性合作组织三种模式的特点归 纳成下面的表格。下列组织最能体现模式1特点的是( )

A.欧洲联盟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亚太经合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世界贸易组织是全球性经济组织,不属于区域性合作组织,排除D;模式2符合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特点,排除B;模式3符合亚太经合组织的特点,排除C;A符合题意,欧盟在当今区域性合作组织中一体化程度最高。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前四世纪是东西方哲学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当时儒家的“民本思想”与智者学派的“人文主义”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主要的不同是?(?)
A.讨论主题不同
B.诞生的政治氛围不同
C.价值取向不同
D.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注意本题考查的是两者“社会背景”的不同,所以选B。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举行婚礼,右图是当时婚礼的照片。我们从中可以发现

①时人已经穿着西装礼服 ?②中国已经出现西式婚礼
③传统婚礼已经销声匿迹 ?④高官显贵都不愿穿长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图片信息的准确获取能力。从图片可以看出,西装和西式婚礼在当时中国已经出现;③④图片中无法体现。所以答案选A。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由于西欧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坚持,《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保留了关于特惠制和关税同盟条约,允许发展中国家采取保护本国工业的必要措施。因此《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使美国
[? ]
A.完全消除了贸易壁垒
B.完全实现了贸易自由化的目的
C.形成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但未能主宰世界市场
D.形成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未形成以美国为中心的经济体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30分)中国现代化既有世界现代化历程的共性,又有自己的突出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中国是在传统农业文明的基础上被迫开始资本主义现代化的,……传统和现代的关系特别复杂。……一般来说,在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传统因素对民主化有较多的阻碍作用。基本上处于现代化的对立面。……在经济思想和经济素质方面,则存在着对现代化的潜在适应性。
材料二?中国的现代化是在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下开始和展开的,两者几乎并肩而行,因而使得现代化的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变得特别复杂。……(表现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和变被动为主动的特点。
材料三?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既需要有一个具有强烈现代化意识的权力集中的政府来领导,也需要有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奋斗,还需要利用国外的有用资料。关键在于三个方面的合理结合。……在1949年之后,……政府的现代化意识和领导力量大大加强,曾显示了它的实力。?
——以上均摘自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现代化起步之时呈现出的突出特点并分析其成因。(10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外因是如何“通过内因起作用和变被动为主动的”。(8分)?
(3)据材料三,指出推动新中国现代化快速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它在过渡时期的现代化建设中显示了怎样的“威力”?(6分)?
(4)据上述材料,说明作者研究推动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因素时所采用的基本史观。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对当今现代化建设有何重要启示?(6分)
参考答案:
(1)特点:被动开始;经济现代化先行,政治近代化滞后。(4分)
成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引发了中国的近代化;封建专制制度、儒家思想等传统因素阻碍政治民主化进程。(6分)
(2)西方的经济侵略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为中国现代化创造了条件;(2分)西方侵略客观上传播了西方的先进文明,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刺激着中国人进行现代化的探索;(3分)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使先进中国人的现代化探索由器物变革到制度变革进而到思想变革,水平不断提高。(3分)
(3)因素:中央政府的推动。(2分)
威力:工业化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4分)
(4)史观:历史唯物主义。(2分,若答出文明史观、全球史观适当给分)。
启示:要紧跟世界潮流,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政府要充分发挥在现代化建设的中保障作用;要充分发挥全社会力量的重要作用。(4分,任答两点即可,其他合理表述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1)材料一指出:由于中国是在传统农业文明的基础上被迫开始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在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传统因素对民主化有较多的阻碍作用。基本上处于现代化的对立面。在经济思想和经济素质方面,则存在着对现代化的潜在适应性。依据上述信息概括中国现代化起步之时呈现出的突出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中国的现代化是在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下被动开始和展开的,西方的经济侵略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为中国现代化创造了条件;西方侵略客观上传播了西方的先进文明,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刺激着中国人进行现代化的探索,即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使先进中国人的现代化探索由器物变革到制度变革进而到思想变革,从而变被动为主动。
(3)材料三指出;在1949年之后,政府的现代化意识和领导力量大大加强,推动了新中国现代化快速发展。“过渡时期”(1949-1956年)党和政府制定了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4)材料中作者研究推动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因素时所采用的基本史观是唯物史观。第二小问是开放性的问题,考生可以围绕中国现代化历程的经验教训发表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