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002年四川省成都市金牛乡淳风桥村村委会公开拍卖本村的两辆公车。之所以卖掉,是因为在村民代表大会上,70多名村民代表提出:村里经济还相对落后,绝不能这么铺张浪费。会议表决通过了卖掉公车的决定。这反映了( )
A.直接民主更符合中国国情
B.基层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
C.一些领导干部专制作风严重
D.中国公民的法制意识普遍提升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信息“70多名村民代表提出”“会议表决通过了卖掉公车的决定”表明改革开放后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故B项正确;题干中提及的是村民代表而非人人都直接参与基层管理,仍属于间接民主,故A项错误;一些领导干部专制作风严重在题干中无从体现,故C项错误;题干涉及的是村民的民主意识而非法制意识,故D项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列各项中不能反映英国的“势力均衡”政策的是:(?)
A.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九国公约》
B.巴黎和会上反对过分削弱德国
C.贷款投资帮助德国经济恢复
D.拒绝加入法国的安全保障体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英国“势力均衡”政策主要在欧洲推行,华盛顿会议是以美国为主导的,而《九国公约》是针对中国的,旨在打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世纪时,大多数人认为自己首先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的居民,只是最后——如果实在要说的话——才是法兰西人或英吉利人。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以国家的名义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利,国家不再是国王、国王的领土和国王的臣民。更确切地说,国家这时由公民(仅指19世纪末叶以前有财产的公民)组成。1815年以后,在欧洲各地爆发了一系列民族反抗运动,民族主义立即强烈地表现出来。到1871年,民族主义的原则已在西欧获胜。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结束这场大战的一些和平条约一般都建立在民族主义原则的基础上,民族主义已在整个欧洲获胜。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提取两项有关欧洲民族主义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参考答案:
信息一:中世纪,欧洲居民认同于基督教;18世纪欧洲国家意识增强,近代民族主义形成。(2分)说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打击了天主教会的权威,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和启蒙思想的传播,政教分离原则确立,逐渐形成民族国家观念;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内市场的统一,殖民争霸,增强了民族国家意识。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推动了欧洲近代化,但这种民族主义大多保护的是有产者的利益,具有狭隘性。(4分)
信息二:相对于18世纪,19世纪和20世纪初民族主义在欧洲广泛传播,成为社会主流思想之一。(2分)说明:法兰西第一帝国的扩张,民族解放运动和民族统一运动高涨,各国统一的国内市场形成和民族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欧洲民族主义的广泛传播。民族主义的拓展,一方面,推动了民族独立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另一方面,狭隘的民族主义也造成了世界的动荡和不安。(4分)
本题解析:本题属于信息说明类题型,注意题干要求:先比较两幅地图,提取两项有关欧洲民族主义历史变迁的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从材料中“中世纪时,大多数人认为自己首先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的居民,只是最后——如果实在要说的话——才是法兰西人或英吉利人。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以国家的名义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利,国家不再是国王、国王的领土和国王的臣民”的信息可以提取出:中世纪,欧洲居民认同于基督教;18世纪欧洲国家意识增强,近代民族主义形成;再结合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相关知识来进行说明即可。从材料中“1815年以后,在欧洲各地爆发了一系列民族反抗运动,民族主义立即强烈地表现出来。到1871年,民族主义的原则已在西欧获胜。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结束这场大战的一些和平条约一般都建立在民族主义原则的基础上,民族主义已在整个欧洲获胜”的信息可以提取出:相对于18世纪,19世纪和20世纪初民族主义在欧洲广泛传播,成为社会主流思想之一;再结合民族主义传播的原因和作用等角度来进行说明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其主要内容是
①“仁者爱人”②“克己复礼”③“敬鬼神而远之”④“守静”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守静”是老子的思想;“敬鬼神而远之”虽然是孔子的思想,但不属于“仁”和“礼”的内容。故③④均不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在近代中国,爱国是历史的主旋律,有着丰富的内涵,可通过多个主题体现出来。
阅读下表中的资料,围绕爱国,提炼一个涵盖若干条资料的主题,并将符合该主题的资料序号挑选出来。(4分)结合所学,补充一条符合该主题的新资料并加以简要阐释。(4分)
要求:提炼的主题必须涵盖两条以上资料,立意明确;符合该主题的资料要选择完整,无遗漏;逻辑清晰合理。
序号
| 资料
|
1
| 江南制造总局
|
2
| “文学革命”
|
3
| 武昌起义
|
4
| “自强”“求富”
|
5
| 三民主义
|
6
| 师夷长技以制夷
|
7
| 京张铁路
|
8
| 南京大屠杀
|
9
| 北伐战争
|
10
| 虎门销烟
|
11
| 中国同盟会
|
12
| 南昌起义
|
?
参考答案:内容选全且无错误4分(内容不全2分,有错误0分),补充内容符合该主题4分,只要选择序号8全题0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