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道:“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可以说与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总统的新政很相似的。”两者的相似之处有
①在经济、社会危机的背景下实施②把计划指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③提高了工人的经济、政治地位④采用一系列法规调整经济政策
[? ]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年-1933年的危机是整个资本主义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经济动荡。在这几年里,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处于完全混乱的状态。 ? 材料二 (在美国)资本主义的思想家和政治领袖们,以及绝大多数研究社会科学的学者们,依旧沉湎于传统的自由放任主义观念,而对于国家主义——即国家积极干预社会经济生活,有意识地促进早已发展起来的国家化客观进程——的思想仍然格格不入,而1929年令人恐慌的动荡,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降临的。 ?
材料三 在1933年名目繁多的改革中,可以看到其共同点在于:国家垄断倾向的加强及其制度化……同时还应着重指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与社会改革相伴随的,这些改革考虑了劳动人民的某些要求,尽管在1933年采取的各项措施中,“新政”在这个次要方面的表现还十分软弱无力。
——H.B.西瓦切夫,E.Φ.亚济科夫【苏】《美国现代史》
(1)阅读材料一,这次经济危机首先从哪个国家发生?有何特点?
?
(2)阅读材料二.三,与罗斯福新政相比较,此前的美国经济政策有何特点?
?
(3)简述罗斯福新政的重要影响。
?
参考答案:(1 )美国。范围很广、持续时间长、破坏巨大。
(2 )“自由放任”政策。
(3)①新政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②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使美国避免了走上法西斯道路;③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资本主义进入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时期。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下列关于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美国开始,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B.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巨大
C.为法西斯主义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D.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彼此团结共同应对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面对经济危机,各国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高筑贸易壁垒,提高关税,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所以D错误 ,ABC表述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据《光荣与梦想》一书记载: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在纽约的美苏贸易公司,平均每天收到350份要求移居苏联的申请书,有一次该公司登广告招募6000名熟练技工,报名应聘的竟达到10万人之多,包括化学家、教员、牙科医生等。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苏联推行新经济政策
B.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C.苏联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
D.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题干时间20世纪30年代初以及材料中“有一次该公司登广告招募6000名熟练技工,报名应聘的竟达到10万人之多,包括化学家、教员、牙科医生等”的信息说明失业人数比较多,应该是大危机时期,故本题选择D。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图是一幅主题为“胡佛失意,罗斯福得意”漫画,你认为造成他们截然不同情绪的主要原因应该是

A.胡佛由国家干预经济政策遭到失败
B.罗斯福新政消除了经济危机
C.反危机措施是否顺应民意
D.两位总统不同的个性所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联系所学史实,胡佛面对经济危机仍然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导致反经济危机不利,没能挽救美国经济,所以A不对。B项说法错误,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暂时摆脱了经济危机,但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就不会被彻底消除,排除B。D项说法明显错误。罗斯福新政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收到人民的拥戴和欢迎,胡佛因反经济危机不力,最终被人民抛弃,所以答案为C。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两位美国总统反危机措施的掌握和理解,考查了学生的基本史实掌握程度和比较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