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二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纷纷进行社会改革,其共同点不包括
[? ]
A、完善社会福利制度
B、部分实行经济国有化政策
C、一直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D、部分解决社会问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1950~1973年、1973~1978年工业生产对比表
国别
| 1950~1973年(%)
| 1973~1978年(%)
|
日本
| 14.1
| 1.1
|
联邦德国
| 7.6
| 0.9
|
意大利
| 6.7
| 2.0
|
法国
| 6.1
| 1.3
|
美国
| 4.3
| 2.5
|
英国
| 3.1
| 0
|
材料二:当前的危机同时是由于:(1)资本主义的积累进程中所固有的内在矛盾,这种内在矛盾在不同的资本主义中各有不同的发展;(2)竞争与抗衡,这种竞争与抗衡是针对主要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3)在整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整个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甚至对抗,以及针对资本主义国家同那些产油及生产其他原料的国家……的冲突。——法国历史学家博德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在低失业、低通货膨胀和低利率的条件下,实现了长达10年的持续扩张,年均增长率达到3.5%,突破了此前20多年美国经济增长2.2%~2.5%的速度极限。1996年,美国的《商业周刊》称这一现象为“新经济的胜利”。
——《高中历史必修Ⅱ》
(1)1950~1973年和1973~1978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的发展状态各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2)上述两个时期的转折性事件是什么?据材料二回答产生这一转折性事件的主要因素。
(3)材料三中美国的“新经济”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增长模式?综合三则材料,谈谈你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认识。?
参考答案:(1)前一时期工业生产高速增长,后一时期处于停滞状态。?
(2)197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因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矛盾激化;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
(3)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认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道路曲折;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通过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实现的。
本题解析:本题是材料解析题,需要从题目所给的材料中提炼出有效信息答题。第(1)问可通过题目所给的时间段,结合教材知识作答;第(2)问可通过材料所给的三个方面概括;第(3)问的前半部分较简单,认识部分要综合三则材料和前两个问题及答案得出。?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危机之初,美国胡佛政府实行自由放任的思想,对经济采取不干预政策,认为危机很快就会过去。但事与愿违,大萧条日益加剧。严酷的事实表明,自由放任已经不符合时代的要求。胡佛政府的范围及措施的核心是以维护自由放任原则为前提,倡导地方团体推行“自愿联合政策”。虽然迫不得已他也曾“干预”经济,比如提出了复兴计划大纲,建立了复兴金融公司,扩充了农业信贷银行等,但他坚决反对联邦政府出面大规模干预经济,强调不能靠立法和行政命令来解决危机中的问题,坚决避免“极权主义”。
——摘自《历史比修II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 从3月9号制定出《紧急银行法》,到6月16号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在这100天当中,罗斯福总统顶着狂风暴雨前进,一天天显示出他无穷的智慧和无限的精力。到国会议员们宣告休会那天,罗斯福已经发表了十次重要演说,制定了新的外交政策,建立了每周举行记者招待会和内阁会议各两次惯例;宣布了废除金本位制,向国会提出了15篇咨文;指引议员们通过了13个重要法案,其中包括对一切银行存款实行保险,对抵押住宅者发放贷款,对华尔街金融市场进行改革,拨发40亿元作为联邦救济金,准许公开经营啤酒,以及成立民间资源保护队等一系列法令。
——摘自[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胡佛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和措施来应对经济危机?(3分)
(2)比较材料一 、二,概括指出罗斯福总统上台后采取的政策与胡佛总统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什么?(3分)
(3)胡佛和罗斯福两任总统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方式解决经济危机,其结果是胡佛以失败而告终,而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的困境,导致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6分)
参考答案:(12分)
(1)胡佛政府采取了自由放任的政策,反对联邦政府大规模地干预经济,倡导地方团体和劳资双方在“自愿合作”的基础上解决危机。(3分)
(2)放弃了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采取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方式来克服经济危机。(3分)
(3)随着资本主义生产规模越来越大,集中程度越来越高,使得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已经无法克服经济危机,需要国家从总体上对经济进行一定的计划、控制和调节,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尽可能克服或者避免严重的经济危机。胡佛总统抱着“自由放任”的传统信条不放,显然违背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而罗斯福总统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则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这是罗斯福新政取得成功的最根本原因。(6分)
本题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胡佛政府的范围及措施的核心是以维护自由放任原则为前提”“倡导地方团体推行“自愿联合政策”” “坚决反对联邦政府出面大规模干预经济,强调不能靠立法和行政命令来解决危机中的问题,坚决避免“极权主义”。可以得出结论。
(2)根据材料信息“宣布了废除金本位制,向国会提出了15篇咨文;指引议员们通过了13个重要法案”,结合所学知识,放弃了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采取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方式来克服经济危机。
(3)从是否顺应生产力的发展,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自我调整的角度回答,胡佛总统抱着“自由放任”的传统信条不放,显然违背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而罗斯福总统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则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这是罗斯福新政取得成功的最根本原因。
点评:用多种史观看待罗斯福新政。
(1)现代化史观:罗斯福新政同国内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调整美国的经济模式,缓和了经济危机,探索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新政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2)社会史观:罗斯福通过加强救济工作、强化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的社会问题(失业、贫困、流浪等),缓解了社会紧张局势。
(3)生态史观:罗斯福减少农业耕种面积、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等措施,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
(4)整体史观:罗斯福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引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同时罗斯福新政、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的改革开放反映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借鉴,说明市场和计划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美国实行的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与以往的资本主义改革相比,最突出的不同点是
[? ]
A.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B.彻底否认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C.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D.国家政权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小明同学收集到一张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与农民交谈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交谈双方涉及的主要话题应该是
?
A.提高农业产量途径
B.扩大农业种植面积
C.压缩农业种植面积
D.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图片获取信息的能力。美国的大危机的一个原因是生产的相对过剩。在农业方面,用行政手段调控市场,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防止农产品过剩,因此,选择C。选项A、B不符合史实,排除。D与题意无关,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