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半殖民地的中国实际上成了帝国主义经济危机的“泄洪区”。为了摆脱和转嫁经济危机,帝国主义各国一方面实行关税壁垒,控制本国市场……使得中国本来就处于不利地位的外贸出口更加萎缩。危机中,国际贸易出口值总指数下降,如1929年指数为100,1933年则降为35.5……另一方面,各国则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到1935 年,中国工业品市场上的汽车、汽油、五金等大部分是由美国输入的,美货的泛滥给中国经济带来了“美祸”。
材料二 1929年危机爆发后,(中国)农产品进口大增。大米,1929年为1082万担,1932年、1933年都超过2000万担……为加速向中国倾销商品,美国政府向国民党政府提供巨额贷款并指定贷款专为购买美国过剩农产品之用,如1931 年“美麦借款”900万美元,规定要购买美国小麦45万吨……
材料三 在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下,世界银价跌落,1931 年、1932年跌到最低点。美国于1933年12月公布“银购入法”,1934年6月公布的“购银法案”,实行白银国有、禁止白银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大量高价收购白银……使银价上涨……引起中国白银的大批外流,造成金融恐慌……旧中国市场资金周转和商业活动中一刻也不能离开银元,白银大量外流使银元极度缺乏,银款无法筹集,影响了正常的商业和金融活动……
材料四 为了转移国内的阶级矛盾,摆脱经济危机,日本于1931年9月突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日本侵占了我国东北地区实际上等于掠夺了当时中国资源煤30%、铁 71%、石油99%、发电23%、森林37%、铁路41%。1932年,上海棉纱对东北销量几乎等于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指出1929—1933年美国、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向中国转嫁经济危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分析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世界造成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题 据记载,罗斯福实行新政后两年多的时间,美国农产品价格回升,农业收入明显增加,农民的破产情况得到遏制。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国家
A.实行了《全国工业复兴法》
B.调整农产品结构,防止农产品过剩
C.调控市场,降低农产品价格
D.实行以工代赈,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
3、选择题 1929-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的导火线是
A.农民破产
B.商品匮乏
C.股市崩溃
D.石油涨价
4、判断题 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鼓励的行为有?
[? ]
A.资本家改善工人待遇?
B.外国人到美国就业?
C.老百姓把钱存在家里?
D.农场主扩大生产规模
5、判断题 当罗斯福在1933年3月4日就职时,这个绝望的国家给予了罗斯福一个独裁者的权力——这里的“独裁者”,要按它在罗马共和国宪法中的本意来解释,是指为了帮助国家渡过灾难性的危机而被赋予临时性的绝对权力的人。罗斯福“独裁”产生的重要影响是
A.根除了大萧条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危险和隐患
B.突出了联邦政府的地位,危害了三权分立的体制
C.开创了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D.提高了市场经济的活力,刺激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