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我们)决心以根本利益的融合替代各民族间古老的对抗,用创建一个经济共同的方式,为在长期以来被血腥的冲突分割的各族之间建立一个广泛而自主的共同体打下根基,并为建设能够指出未来各族共同命运的具体机构奠定基础。”这是《欧洲煤钢联营条约》前言中的内容,其核心思想是
A.以经济合作代替军事对抗
B.以欧洲的联合对抗美苏的威胁
C.以经济政治联合代替对抗
D.以欧洲的合作提高国际地位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我们)决心以根本利益的融合替代各民族间古老的对抗”说明欧洲煤钢联营试图以经济合作代替军事对抗以实现欧洲经济的更快,更好发展,答案选A,B D两项材料中并未体现,C现象出现在欧盟建立之后。
点评:在欧洲联合的原因中应该注意相关不同原因的区别:①根本原因:20世纪50年代,西欧各国生产力得到了较快发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加强。②主要原因:欧洲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保证自身的安全和发展。③直接原因:为了摆脱美国控制。但欧洲的联合本身即是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一个显著标志。同时还应该仔细体会欧洲联合在当今世界格局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国弱民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尊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上述言论体现的是
A.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
B.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
C.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
D.憎恶权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国家弱则人民强,人民强则国家弱。这是“君民对立”的思想。认为治国的策略应该“弱民”,目的为加强统治。“羞辱人民则人民追求官爵”,“让人民力量削弱”则人民尊重官员,让人民贫困则他们重视赏赐。这与法家强调统治的权术和策略思想相一致,因此A的表述符合题意。“仁政”“憎恶权术”和“兼爱”的主张体现的是儒家和墨家的思想,明显都不符合题意,因此排除BCD。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我国古代中央政权对下列地区行使管辖权的先后顺序是
①珠江流域②台湾③黑龙江流域④新疆
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①④③②
D.④①②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选项中古代中央政府行使管辖权的时间分别是:①是秦朝,②是元朝,③唐朝,④西汉。所以C项符合史实。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邓小平说:“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一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对这段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A.谈判是国共两党的平等
B.统一后国共两党要继续合作
C.台湾不以地方性代表会谈
D.统一后台湾与中央地位平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邓小平强调要用“一国两制”的方针来解决台湾问题,在谈判中国共双方平等协商,但统一后台湾只能作为一个特别的地方行政区,而不能享有主权国家的权力,不能与中央地位平等,所以D项错误,符合题意,其余A B C三项表述正确符合题意,答案选D项。
点评:“一国两制”是实现中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他所建立的行政区是特别行政区,拥有地方的高度自治权但不具有国家统一行使的权利,这是其特别之处,目前港澳地区已经实现了这一制度,这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庚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大仓之粟陈陈相囚,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于是罔 (同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宗室有土,公卿大夫以下,争于奢侈,室庐、车服、偕上亡限。物蛊而衰,固其变也。是后,外事四夷,内兴功利,役费井兴,而民去本。
——《汉书·食货志·上》
材料2?强盛的西汉王朝,到汉武帝晚年表现出动摇,司马迁说:“(汉武帝)异于秦始直者无几矣。”司马光也说:”(汉武帝统治)袭亡秦之迹。”
材料3?“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下诏曰:,方今之务,在于务农。’以赵过为搜巢都尉。过能为代田(古耕作法)。……是后,边城、河乐、弘农、三辅、大常民,皆便代毋,用力少而得谷多。”(《汉书·食货志·上》)征和四年,又下诏曰:“前有司奏,欲益民赋三十助边,是重困老弱孤独也。而今又请遣卒田轮台,轮台西于车师千余里……今请远田轮台,欲起亭隧,是挽劳天下,非所以忧也。今朕不忍闻。”?——《汉书·西域传》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汉武帝的活动和西汉历史的发展评述汉武帝。
参考答案:
汉武帝是一位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即位以后。在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基础上,加强中央集权,打败匈奴,促进经济继续发展,使汉朝达到强盛。但他作为封建皇帝,追求奢侈生活.实行黩武政策.繁重的赋役加重了人民负担,使封建王朝动摇,面对危险前景,他不得不恢复重农政策,放弃对西域的主动用兵.这是他比秦始皇胜一筹的地方,避免了“亡秦之祸”,却改变不了西汉由盛转衰的必然均势。
本题解析:以上三则材料围绕汉武帝,要求评述,并要求表述成文。解答时要根据题目提出的汉武帝的活动和西汉历史发展两方面,提取有效信息,要注意一分为二原则和实事求是原则.特别要避免绝对化,对材料3要体现出来,并要注意格式。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