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题《古代中国的经济》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北魏孝文帝改革,采取了均田制来抑制土地兼并问题。其它是错误的。所以选B。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古今图书集成-经济篇》中分为“选举典、诠衡典、食货典、礼仪典、乐律典、戎政典、祥刑典、考工典”,这种图书分类表明“经济”的内涵是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材料“选举典、诠衡典、食货典、礼仪典、乐律典、戎政典、祥刑典、考工典”可知,在经济篇中也出现了“选举典、礼仪典、戎政典、祥刑典”等与政治密切相关的内容,体现了古代的“经济”是“经世济民”之意。所以应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诸子思想?“经济”思想的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铁犁牛耕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它在中国最早出现于
A.商朝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清代康熙年间,推进瓷生产技术提高的工艺发明是
A.青瓷工艺
B.白瓷工艺
C.釉下彩绘工艺
D.粉彩瓷器工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世纪的英国人沃尔特·雷利爵士一针见血地指出:“谁控制了海洋,即控制了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即控制了世界的财富,因而控制了世界。”
——艾跃进《从海防意识看中国近代衰落的原因》
材料二:明太祖下令“片板不许下海”;清政府“规定私人不得从事海外贸易”,甚至要“将私自出海者杀头和灭族”。这样,以后“尽管有种种机会向海外召唤,但中国还是决定转过身去背对世界。”
材料三:“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师不可;欲整理水师,非设局监造轮船不可。” ——左宗棠
(1)世界开始日益连成一个整体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中期的英国是如何“控制了世界”的?(6分)
(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实行了什么政策,该政策对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危害?(6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政府“整理水师(海军)”的具体做法;这些做法却并未达到“防海之害而收其利”之目的,根源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事件:新航路开辟。(2分)英国:政治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统治的建立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经济上,新航路开辟后,英国通过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和黑奴贸易,使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军事上,英国大力发展海军,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确立海上霸权;17世纪下半叶,三次英荷战争摧毁荷兰殖民优势,开始确立商业霸主地位;18世纪,通过“七年战争”击败法国,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地位,“控制了世界”。(4分)
(2)政策:“海禁”、闭关锁国。(2分)
危害: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4分)
(3)具体做法:筹划海防,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2分)
根源:落后的封建制度和思想观念。(2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的开辟及英国是如何建立自己霸权地位的。回答时要结合材料,联系所学分析回答。回答前一问依据所学回答。回答后一问可从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殖民扩张及争霸战争等方面归纳总结。回答时注意确立过程的先后顺序。
(2)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的对外政策及其影响。分析回答要结合材料的关键词句“明太祖下令‘片板不许下海’;清政府‘规定私人不得从事海外贸易’……”可知是“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联系所学的知识从对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影响及中国与世界的联系等方面归纳总结。
(3)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结果的原因。回答时,一方面要注意结合材料“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师不可;欲整理水师,非设局监造轮船不可。”的提示,同时还要注意联系所学的洋务运动的军事内容分析解答。分析根源,结合洋务运动的性质、指导思想等解答。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开辟新航路·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日不落帝国;古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的经济政策·“海禁”与“闭关锁国”;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洋务运动
本题难度:困难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第二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