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第一国际成立
C、巴黎公社革命
D、空想社会思潮的出现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同答问题。
材料一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生产,因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提及的马克思一生中的两个重大发现分别是什么?这两个重大发现马克思分别在哪两部著作中予以系统论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一切民族都将走到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类型上,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
——据《列宁全集》第23卷

图一

图二
说明:图一为开国大典;图二为庆祝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苏俄相比,我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图三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两者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南方谈话 (3)根据材料三归纳概括邓小平讲话的基本思想。图三中的人物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有何突出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发展经济的问题上,图三中的人物和邓小平对马、恩的主张有何类似的发展、突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论》。 (2)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最后夺取全国政权;通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3)基本思想:“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也可以使用市场经济体制)突出贡献:实施新经济政策,找到了小农占优势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4)类似的发展、突破:(在无产阶级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机制来发展经济。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当《资本论》德文版第三卷出版(1894年)后,奥地利经济学家斯班称马克思的“每一学说”“皆属错误的”,而且“马克思的主要学说”“皆非出于独创”;不过,他还是承认“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说中,确有一段真理”: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之下”,劳动者与资本家“所得的各自部分”“实在未能公允,实在应谋改革”。美国经济学家韩讷在其《经济思想史》中对《资本论》逐一进行批判,但他在谈到马克思“以‘历史概念’观察资本”时,认为马克思“对产业状况有精密分析……颇有价值”。 材料二在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理论家当中,马君武、朱执信、孙中山、廖仲恺、宋教仁、冯自由先后在《译书汇编》、《浙江潮》、《民报》等报刊上介绍过各种社会主义学说。朱执信在《民报》(1907年)上相继发表的文章中介绍了《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的主要内容,并节译了其中的片段。朱执信指出:“顾自马尔克(马克思)以来,学说皆变,渐趋实行,世称科学的社会主义。”但是这些介绍只是零星的,不成规模和系统,而且传播的范围非常小。 ——李军伟、张瑜《从精英到大众——论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材料三“大危机”爆发后,在西方知识分子中“出现了研究马克思经济学说的热烈气氛”。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42年就用“伟大”一词来形容“马克思的道理”,指出“马克思的分析是这个时期产生的唯一真正进化的经济理论”。 ——《德国》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种态度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指出当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四较之材料一反映了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有何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比较重视马克思主义,并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主要采取批判的态度,肯定了其中的少数内容。原因: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资产阶级企图通过批判马克思主义来压制无产阶级革命;同时西方学者希望借鉴马克思主义的某些理论使统治者改善劳动人民的处境,缓和社会矛盾。 (2)状况:20世纪初开始传播,只是零散的,不成规模和系统,传播的范围非常小。“从精英到大众”: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行不通;十月革命的推动;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使马克思主义迅速大众化;新中国成立以来,使马克思主义更进一步大众化。 (3)变化:由批判为主转为赞扬为主,研究更加热烈了。原因:经济危机使西方学者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缺陷,他们想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寻找解决经济危机的方法;材料中涉及的两个时期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矛盾相对缓和。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19世纪中期以后,促使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不断探索和完善的主要因素是
[? ] A.最初提出的基本原理有错误 B.马克思、恩格斯理论水平不断提高 C.资本主义发展不断走向成熟 D.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激烈竞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844年《<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发表之所以标志着马克思共产主义世界观的形成,原因是 [? ] A.马克思已从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B.该书全面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 C.第一次指明无产阶级是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力量 D.第一次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揭露和批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