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在是否参加国际联盟的问题上,关国各界看法不一。《国际联盟盟约》第十条规定,国联成员国有尊重并保护其他所有成员国领土完整及独立、防御外来侵犯的义务。围绕这一条款, 美国总统威尔逊和一些参议员之间争论激烈。参议员们认为,如果美国参加国联后,出现了不容争辩的侵略事实,美国将面临法律上的义务。这最终将使美国陷入与欧洲事务相关的义务与环境之中。因此他们反对参加国联。威尔逊总统认为,这个义务是道义上的,不是法律上的。在法律上没有约束力,而且(美国国会)有绝对自由,对要求采取行动的所有情况作出自己的解释。但是他也承认。如果出现不容争辩的侵略事实,毫无疑问,美国将履行盟约中的自动惩罚的法律义务。
(1)参议员们在美欧关系上的基本主张是什么?说明这种主张影响下的美国外交政策在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战争中的表现及作用。(6分)
(2)美国是否参加国联的问题上,威尔逊和参议员们争论的焦点是什么?概括争论双方的基本主张,并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争论的最后结果。(9分)
参考答案:
(1)主张:美国不陷入欧洲事务。表现:在意埃战争中,美国推行中立法,禁止向交战双方运送武器。作用:实际上有利于侵略者。(6分)
(2)焦点:美国会不会承担法律上的义务。(2分)主张:威尔逊认为,对美国而言,盟约规定的义务主要是道义上的,但在某种情况下,美国需要承担一定的使美国卷入国际争端的法律义务。参议员们则反对承担使美国卷入国际争端的法律义务。(5分)结果:参议员们取得胜利,美国没有参加国联。(2分)
本题解析:
(1)根据材料信息“参议员们认为,如果美国参加国联后,出现了不容争辩的侵略事实,美国将面临法律上的义务。这最终将使美国陷入与欧洲事务相关的义务与环境之中。因此他们反对参加国联”,再根据美国外交政策在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战争中的表现及作用回答。
(2)结合材料信息“威尔逊总统认为,这个义务是道义上的,不是法律上的。在法律上没有约束力,而且(美国国会)有绝对自由,对要求采取行动的所有情况作出自己的解释。但是他也承认。如果出现不容争辩的侵略事实,毫无疑问,美国将履行盟约中的自动惩罚的法律义务”等,归纳威尔逊和参议员们争论的焦点以及基本主张,结合所学知识,由于国会的反对,一战后美国没有加入国联。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19年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致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备忘录中曾说:“我想象不到将来有比这更能引起战争的原因了:已明确证实自己属于世界上最充沛、最强大的民族之一的德意志民族,居然被一群小国所包围,这些国家中的多数从来就没能为自己建立过稳定的政府,而每个国家中又都存在着大批吵着要与他们的祖国统一的德意志人。”劳合·乔治讲这段话的意图是
A.警告美国不要插手欧洲事务
B.否定美国有关民族自决的提议
C.联合美国提防德国的再度崛起
D.不要过分削弱德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在巴黎和会上法国极力主张削弱德国,在巴黎和约中作为战败国的德国受到了很大的削弱,它的海外殖民被分割,国家整体力量被削弱,这不符合英国在欧洲大陆实行的“大陆均势政策,”所以英国首相有了上述材料中的言论,反对过分的削弱德国,故答案选择D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及建立以后,世界上主要国家对这一新的国际秩序感受各不相同。有人概括了这么几种不同的状况:①先悲后喜的获胜者 ②得胜得利不得势的衰败者 ③得胜得利的寝食难安者 ④被排斥的孤独者。下列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A.①是美国,②是德国
B.③是法国,④是苏俄(联)
C.②是德国,③是英国
D.①是苏俄(联),④是美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及建立以后,美国因为在巴黎和会上提出建立国联,最后没能实现领导世界的目标而悲,又因在华盛顿体系中取得胜利和主导权而喜,故①是美国;英国因为在凡尔赛体系中成为主导者而得胜得利,但是其在世界中的地位却在下降,故②是英国;法国因为与德国之间的恩怨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之后仍在纠结,故是得胜得利的寝食难安者;苏俄因为被排斥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之外,故被称作被排斥的孤独者。综上所述,正确答案应该为B。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 题。
材料: 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节选):
(1)公开缔结和平条约;……(9)根据民族的分布情况,调整意大利的疆界;(10)允许奥匈帝国境内的各民族实现自治;(11)恢复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的领土;(12)承认奥斯曼帝国内的土耳其部分有稳固的主权,但土耳其统治下的其他民族在自治的基础上有不受干涉的发展机会,同时规定达达尼尔海峡在国际保证下,永远开发为自由航道:(13)创建独立的、拥有出海口的波兰国家,并以国际条约保证波兰的政治经济独立和领土完整;(14)国家不分大小,签订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特别盟约,设立国家的联合机构。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威尔逊外交政策的支柱和基础。(4分)
(2)战前美国推行孤立主义外交,但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体现了其外交政策的重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变化的核心目标和主要原因。(6分)
参考答案:
(1)公开外交、民族自决和国际联盟。(4分,答出两点即可)
(2)核心目标:凭借经济实力,扩大影响力,建立美国领导的国联,并进而称霸世界。(3分)
主要原因:美国在一战期间大发战争横财,战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人,掌握了世界经济的绝对霸权。(3分)
本题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第1点体现公开外交;第9-13点,具体内容不同,出现较多的字眼是“民族”、“独立”、“自治”,将这些信息整合,即民族自决;第14点,“国家不分大小,签订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特别盟约,设立国家的联合机构”,即主张建立国际联盟。
(2)无论是战前的孤立主义还是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政策虽有变化,但都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利益。回答核心目标和主要原因,要充分考虑一战前后美国的利益需求。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经济迅速发展,一战中又大发横财,美国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而欧洲受到战争的严重创伤,战争打乱了原有的世界格局,美国趁机想扩大影响,寻求政治霸权。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图是1936年2月24日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它刊登了当时解决远东危机的四大关键“元首”的照片:日本天皇、满州溥仪、斯大林、蒋介石。下列关于当时时局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助长了日本侵略的气焰
B.日本制造华北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
C.在日本扶植下溥仪称帝,东北变成日本的殖民地和侵华基地
D.蒋介石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不利于解决民族危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属于否定式选择题。“A《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助长了日本侵略的气焰”不符合史实,应当是助长了德国侵略的气焰。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