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0分)阅读下列有关俄国1861年改革的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俄国开始了工业革命。但在农奴制桎梏下,生产效率低下,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西方各国。农业上,农奴主认为有大量的廉价农奴可以剥削,用不着改进生产工具和耕作方法,结果导致俄国农业生产处于长期停滞和歉收状态。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俄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国家,皇室、贵族、教会、国家占有全部土地,农民租种地主土地,缴纳繁重的租税,服劳役。他们的一切财产、人身、子女都属于农奴主所有,任凭地主打骂、买卖和转赠。
材料三?自由派贵族卡维林称农奴制“使整个国家陷于不正常状态,……如果这个制度原封不动,那么几十年后就会将整个国家毁灭。”亚历山大二世在1856年也表示:“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上述材料均出自张桂荣《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再思考》
材料四? 19世纪俄国著名思想家赫尔岑在《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信》中,表达了对主张“自上而下”解放农民的沙皇的“深深的和庄重的谢意”,并说:“(如果)和平的实现了解放,那么亚历山大二世的王朝将在历史上写下辉煌的一页。”
——材料出自赵丽杰《赫尔岑和平解放农民的思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落后的农奴制是如何阻碍俄国社会发展的?(2分)
(2)根据材料三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在1861年之所以能够成功实行的前提是什么?(2分)
(3)对于“自上而下”的和平方式,亚历山大二世与赫尔岑两人的出发点有何本质不同?
(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2分)
参考答案:
(1)阻碍:导致生产力水平低下;国内市场狭小;资金、劳动力缺乏;经济落后。(2分)
(2)前提:是统治阶级对造成俄国危机根源的清醒认识(或答是统治阶级对农奴制危害
的清醒认识)。(2分)
(3)不同:亚历山大二世:害怕农民革命,企图维护封建贵族专制统治;(2分)
赫尔岑:避免暴力革命给俄国带来流血和社会动荡,维护俄国和俄国人民利益。(2分)
(4)启示:改革是推动社会和平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给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15分)
材料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苏联史》
材料二?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向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它附属地。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暂时义务农。
不仅如此,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节录《二一九法令》
材料三?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只有采取强制和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
——《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亚历山大二世在农民与土地问题所持的基本态度。(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态度产生的原因。(3分)
(2)据材料二,说明法令条文中两种农民在权利规定方面的不同。(4分)
(3)材料二中法令规定农奴获得自由的前提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令对农奴法律地位变化的结论是否符合实际?并说明理由。(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1861年俄国改革未能平稳社会秩序的关键所在。(2分)
参考答案:(1)态度:解放农奴,但不将土地无偿地给予农民。(2分)
原因:农奴起义严重威胁到沙皇统治;废除农奴制面临贵族的强大阻力;维护农奴主利益。(3分)
(2)不同:暂时义务农只有使用房屋和一定数量土地的权利,还受地主控制;(2分)
完全自由的农民则完全摆脱了地主的控制,且拥有私产。(2分)
(3)前提:赎买土地。(2分)不符合实际。(1分)理由: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仍存在,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的严格管理。(2分)
(4)关键所在:改革者没有满足农民在土地问题上的基本要求。(2分)
本题解析:(1)从材料“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可以看出沙皇不愿意无偿的给农奴土地,但是由不得不给农奴人身自由。农奴制改革的原因可结合当时的背景进行分析。(2)暂时以务农并无完全的人身自由,受到地主的控制,农奴制改革后的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地主不能进行干涉。(3)从材料“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可以看出,农奴获得自由的前提是购买土地。法令上强调农奴的自由身份并不符合实际,因为农奴还有对地主的义务。
点评: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的事件,是俄国进入资本主义制度的一次改革。改革的原因是俄国的农奴制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是俄国落后的根源。通过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同时俄国的国内市场进一步的扩大。农奴在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需要缴纳赎金获得一小块土地,这样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金。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1881年3月的一天,圣彼得堡街头响起了爆炸声,一位沙皇被炸身亡,这位导演了20年前改革的沙皇,曾经赢得过“解放者”的美誉。这位被炸身亡的“解放者”是
A.亚历山大一世
B.尼古拉二世
C.彼得一世
D.亚历山大二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1881年3月、导演了20年前改革的沙皇”可知此人是进行农奴制改革的亚历山大二世。故正确选项为D项。
考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结果
点评:尽管俄国1861年改革不如革命彻底,但它毕竟是历史进步的产物表现。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因此它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由于这种自上而下的变革的不彻底性,使得俄国无法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领域全面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其历史消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用牺牲农民的利益来发展资本主义的方式,必然给正在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带来不良影响。这次改革并没有触动沙皇专制制度,尤其是农奴制残余保留过于深厚,所以俄国还面临着民主革命的任务。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同意逐步分给农民土地,但需要农民服劳役的改革方案是哪一地区封建主提出的?
A.主要农业区
B.工商业比较发达地区
C.草原地区
D.全国各地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重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教材中明确表明草原地区由于地广人稀,劳动力缺乏,地主们同意逐步分给农民土地,但需要农民服劳役。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发展的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木(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从下面推翻要好些。
摘自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
材料二?在农奴制改革前夕,有这样一个地主,人们问他为什么不使用打谷机时,他回答说:“打谷机要花费许多钱,它需要修理,还需要喂养马匹(用马匹来带动机器);而农民一文钱也不要花费。”
摘自《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
材料三?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摘自列宁《关于纪念日》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归纳指出俄国实行农奴制改革的原因。(不得摘抄材料原文)(3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2分)
(3)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5分)
参考答案:⑴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农奴的反抗斗争。(3分)
⑵农奴制度下,地主不关心生产技术的改进,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2分)
⑶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给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材料三中观点认为这场改革是俄国历史的转折点,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充分肯定了其正确性,是实事求是的。(5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