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读《1952—1956年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统计表》
项目 时间
| 粮食
| 棉花
| 钢
| 煤
| 原油
|
1952年
| 163亿吨
| 1304万吨
| 135万吨
| 66亿吨
| 44万吨
|
1956年
| 192亿吨
| 1445万吨
| 447万吨
| 110亿吨
| 116万吨
|
?
下列说法与图表所反映出的信息符合的是?(?)
A.工、农业生产均衡发展?B.农村正在进行土地包产到户改革
C.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改善?D.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成绩显著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解答时,首先把握1952—1956年我国的阶级发展特征,再通过数据比较选出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粮食与棉花属于农产品,钢、煤和原油属于工业产品,从数据上看,工业产品产量的增长率明显大于农产品。因此选D。其他三项都无法体现。
点评:1953——195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原因:(1)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2)从现实的需要看,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3)从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国家,工业化的速度都比较快。而社会主义苏联迅速工业化的经验中,也是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4)从各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李剑鸣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建国者在雅典和罗马之间走出了一条新的建国道路。美国的道路是
A.实行人民主权原则的共和国
B.奉行市场经济的帝国
C.坚持人文精神
D.资产阶级性质的共和国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雅典代表民主制度,罗马代表共和国,而材料说美国是两者之间的新道路,也就是说两者的优点都被美国所借鉴,故选择A。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材料体现了法家观点
②材料体现了墨家观点
③材料体现了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④对法的贯彻程度关系着国家强弱(?)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据有关资料显示:1967年至1976年的10年,中国工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7.1%,社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6.8%,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4.9%。具体到各年,动乱最严重的1967年,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下降9.6%,1968年比上年又下降4.2%。其余各年均为正增长。如果上述史料真实可信,那么这一时期保持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A.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B.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C.邓小平的“全面整顿”
D.领导集团的团结奋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1954年宪法规定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C两项是中国基本的政治制度组成部分,而非根本政治制度。D项是新时期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