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一位士人经历一场剧变后,指出这是因为当时国家集权太甚,“万里之远,皆朝廷所制。”地方无力,导致“外寇凭陵时而莫御,雠(chóu同‘仇’)耻最甚而奠报”的结果,这位学者可能经历了以下哪一场事件?
A.中唐安史之乱
B.北宋亡于女真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由“万里之远,皆朝廷所制”可知,中央集权太甚,造成强干弱枝的现象,强调中央集权,裁汰地方武力,以避免对中央形成威胁,但是结果却造成“外寇凭陵”,而无力抵御。北宋实行强干弱枝政策,地方武力无力抵御女真的入侵,致使北宋亡国。选B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20世纪八十年代初,邓小平指出:“现在进一步考虑,和平共处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某些问题,恐怕也是一个好办法。”这里的“某些问题”是指
A.国家统一
B.所有制问题
C.民族关系
D.中共与民主党派关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关键要抓住“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某些问题”,联系80年代邓小平理论发展的史实,可知这里的和平共处指的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和平共处,即一国两制构想,故此题应选A项
点评:一国两制提出的意义①“一国两制”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方针;②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结构新形式,为一个国家内政问题的处理提供了新方法;③为促进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处理国与国之间历史遗留问题和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列关于儒学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B.西汉时期儒家思想具有神学倾向
C.宋代儒学新在儒学哲学化
D.明清时期儒学走向极端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B.个体手工业联合成集体合作社
C.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
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逻辑思维能力。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是对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而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以公有制为主。所以三大改造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图是周恩来参加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情景。新中国第一次亮相国际舞台,周恩来所带来的绝对是超乎想象的精彩。此次会议:

A.是新中国第一次外交活动
B.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分参加的国际会议
C.表明新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由已学知识可知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分参加的国际会议,因此B符合题意;而新中国第一次外交活动就是中苏建交,1953年中印代表会见时新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因此排除ACD。故正确答案为B。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