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眺望柏林墙的那一边》反映了“冷战”导致的
A.德国的分裂
B.朝鲜半岛的分裂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古巴导弹危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二战结束之后,由于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方面的分歧,形成两极对峙的格局。这一对峙导致德国分裂为东德和西德,柏林也被一堵墙分割,分别属于为两个国家。因此答案为A。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图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B、C两个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A.清政府放宽设厂限制
B.爱国人士“实业救国”
C.民国政府奖励实业
D.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B、C两个时期分别属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短暂春天时期。A项只是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 C 、D两项只是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只有B项的“实业救国”才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短暂春天两个时期发展的共同原因,B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点评:对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要从宏观上掌握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轨迹:产生——初步发展——短暂春天——曲折发展——萎缩。注意分析每一阶段的发展背景、特点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二战很大程度上源于世界经济的无序、恶性竞争,战后国际社会为此做出了积极努力,建立了新的世界经济秩序。与它的建立无关的是
A.美国要巩固自己的经济优势,积极推动新秩序的建立
B.由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构成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构成其三大支柱
D.确定了美元与黄金的固定比率,实现了世界范围内的贸易自由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16—18世纪,西班牙、荷兰、英国依次成为海上世界殖民霸主,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殖民霸权不断转移
B.英国国力超过西班牙和荷兰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工业资本优于商业资本,资本主义优于封建主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旨在依托再现的史实揭示历史发展实质问题的能力。海上世界殖民霸权是由其综合国力决定的,而其综合国力又由其社会经济特征和生产方式决定,故此题正确答案为D项。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在出版于1759年的《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作者的这一提醒主要是为了防止
A.工人运动的兴起
B.城乡差别的扩大
C.经济危机的发生
D.垄断现象的出现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1759年是在工业革命前,“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说明当时亚当·斯密就意识到社会矛盾的激化不利于社会稳定。B在材料中无从体现;从时间上看,CD两项是不对的,C是在工业革命开展后, D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