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在从古至今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的演变史中,权与法的问题始终是一个核心。
材料一 晚年柏拉图在《法律篇》一书中写道:“我认为人的本性都是追求真、善、美的。但是我活了这么长时间,我看到的人都是追求贪欲的……因而在我们没有追求到真、善、美之前,我们不得不追求法治。”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柏拉图《法律篇》的治国思想与早先的《国家篇》相比有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亚里士多德说:“每个人都是贪婪自私的,对待贪婪自私的人我们无法用道德来完成约束,我们必须要靠法治,因此,法治就是为了防恶”“当官的贪婪欲望比一般人更加强烈,因此为了对付掌握权力、贪婪心更大的官员,唯一的办法就是要以权力制约权力。”
(2)结合材料二,分析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与柏拉图的思想相比有何发展。依据所学知识,回答近代思想家在这方面提出了怎样的构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查理一世在受到法庭审判时说:“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记住,上帝才是这片土地上真正的审判官,我说在你们犯下更大的罪之前你们真该再仔细想想……况且,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这是古老的合法的世袭的权力,我绝不会违背这项托付的。我也不会对新的非法权威做出回应,这违背了上帝对我的托付。所以你们要先告诉我你们的权力来源,否则我无可奉告。”
(3)查理一世的话依据的是什么理论?请代替审判官拟出对查理一世“你们要先告诉我你们的权力来源”的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表,划分中华民国修宪状况的主要分期。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部处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范围内的宪法,说明其形成的背景和被废止的原因。
中华民国时期修宪状况一览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国家篇》主张三个阶级恪尽职守,由哲学王统治国家,是一种人治的思想。《法律篇》认识到人性的贪欲,主张实行法治。
(2)亚里士多德主张权力的相互制约。孟德斯鸠提出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3)君权神授。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论。
(4)时间阶段划分阶段名称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或辛亥革命)时期
1913——1927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1927——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1923年宪法:背景是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被废止的原因是1924年“北京政变”。或1925年宪法:背景是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被废止的原因是国民革命运动,北洋军阀统治被推翻。或1946年宪法:背景是国民党实行一党专政;被废止的原因是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南京国民政府统治被推翻。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亚里士多德的最大哲学贡献是:
A.认为自然界是客观的、真实的存在
B.创立了逻辑学,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C.批判了柏拉图的理念论
D.为现代许多科学门类奠定了基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材料一: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服从,另有些人生来就注定要统治;……男子生来就是上等的,女子则是下等的,前者治人,后者治于人。?──古希腊著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
材料二: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
材料三: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
问题:(1)东西方这几位思想家,在上述这些问题上的观点是什么?(6分)
(2)请你对上述观点进行分析说明他们所处的时代和所代表的阶级立场?(6分)
(3)从中你如何感悟人类社会发展的共性与特性?(8分)
参考答案:①?人生来就分为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分;女子在当时的社会地位低下。?(6分)?
②?都处于奴隶社会衰落时期;都代表奴隶主贵族的利益。(6分)
③?共性:一定时期的文化是该时期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特征:探究思想文化状况要深入了解当时时代背景,人类社会存在很多共性与特征。(8分)
本题解析:(1)材料一“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服从,另有些人生来就注定要统治”可见强调有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分;“男子生来就是上等的,女子则是下等的,前者治人,后者治于人。”可见是歧视妇女。材料二、材料三也体现了类似的思想。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里士多德处于古希腊时期,孔子、孟子处于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东西方古代当时都处于奴隶社会时期,几位思想家都代表统治阶级的立场。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点评:思想文化专题涉及许多思想流派与历史人物的观点,学生在掌握必要的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依据有关史料,通过独立思考,对历史人物及思想流派的观点,产生个人的置疑,认识和判断,得出相关的历史结论。同时,也能进行知识的迁移,即对其它的历史现象和现实问题进行较为正确的观察、分析、认识和判断。在思辩学习过程中,要正确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形式,有意识和培养自己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5.孔子虽然被后人尊称为“至圣”,但是从古至今,孔子或被推崇、利用,或被否定、贬损。
下列人物对孔子的态度分类正确的是①汉武帝②康有为③李贽④鲁迅⑤袁世凯⑥秦始皇
A.①②④
B.④⑤⑥
C.①②⑤
D.③④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亚里士多德集古代知识于一身,在他死后几百年中,没有一个人象他那样对知识有过系统考察和全面掌握。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他的思想曾经统治过全欧洲。恩格斯称他是“最博学的人”。
问题:
(1)说明亚里士多德是“最博学的人”。
(2)指出亚里士多德在古希腊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
参考答案:(1)在《形而上学》一书中,提出哲学必须研究和解决的十三个问题;在生物学领域,对动植物分类;在《物理学》中,提出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在逻辑学领域,提出“三段论”。(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人类知识体系中多门学科的奠基人。(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亚里士多德的贡献及其历史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就可。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