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目的是
A.推动工矿企业的恢复生产
B.取得美国的援助
C.打击民族资产阶级
D.实现外贸的对等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今天中国成为世界为数不多的掌握空间技术的国家之一。标志中国在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神舟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D.银河巨型计算机研发成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反映了
A.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影响力扩大
B.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平起平坐
C.西方国家放弃了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控制
D.发展中国家放弃了彼此间的合作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基本史实的理解能力。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改变由超级大国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多极化趋势出现。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后农业合作化与新时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共同点是
①都给农民一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②都是生产关系的调整③都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④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农业合作社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属于公有制,故排除③。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1906年清朝大臣载泽在《出使各国大臣奏请宣布立宪折》中写道:“窃维宪法者,所以安宇内,御外侮,固邦基,而保人民者也……且夫立宪政体,利于君利于民,而独不便于庶官者也。考各国宪法,皆有君位尊严无对,君统万世不易,君权神圣不可侵犯诸条,而凡安乐尊荣之典,君得独享其成,艰巨疑难之事,君不必独肩其责。民间之利,则租税得乎平均也,讼狱得控诉也,下情得上达也,身命财产得保护也,地方政事得参预补救也。之数者,皆公共之利权,而受制于法律范围之下。至臣工则自首揆以至乡官,或特简,或公推,无不有一定之责成,听上下之监督,其贪黑疲冗、败常溺职者,上得而罢斥之,下得而攻退之。东西诸国,大军大政,更易内阁,解散国会,习为常事,而指视所集,从未及于国君。此宪法利君利民,不便庶官之说也。而诸国臣工,方以致君泽民,视为义务,未闻以一己之私,阻挠至计者。”
——叶曙明著《大变局1911》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政府“实行立宪”的意图。(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政府“实行立宪”不能成功的原因。(9分)
参考答案:
(1)(6分)
保护君主统治传万代;依法保护百姓人权,缓和社会矛盾;管理和监督官员守责。(6分)
(2)(9分)
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失败,暴露了其腐败无能;立宪派对西方宪政制度缺乏本质认识;慈禧镇压戊戌变法运动说明其愚昧无知极其反动;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工具,人心丧尽;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等。(言之有理,符合历史真实即可给分,答上3个要点即可给9分,但不得超过9分)(9分)
本题解析:(1)依据材料“窃维宪法者,所以安宇内,御外侮,固邦基,而保人民者也”可以得出依法保护百姓人权,缓和社会矛盾,依据“考各国宪法,皆有君位尊严无对,君统万世不易,君权神圣不可侵犯诸条”可以得出维护清王朝统治,同时也是为了加强对官员的监督和管理
(2)结合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相关内容即可,预备立宪最终建立起皇族内阁,内阁制成为一种骗局。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失败,暴露了其腐败无能;立宪派对西方宪政制度缺乏本质认识;慈禧镇压戊戌变法运动说明其愚昧无知极其反动;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工具,人心丧尽;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本题需要仔细研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答案信息。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