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读下表,从中能够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 ]
A.面临内忧外患,大力筹措军费?
B.国家扶持商业,贸易总额上升
C.社会安定繁荣,国库储备增加?
D.对外贸易发达,贸易顾差扩大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
——康熙帝《瀚海》
材料二 (康熙帝晚年在总结自己施政感受时说):“共四海之利为利,一天下之心为心。体群臣,子庶民。保邦于未安,制治于未乱。夙夜孜孜,寝寐不遑。宽严相济,经权互用,以图国家久远之计而已。”
——章梫《康熙政要》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康熙帝为何事而“亲征”?为加强对北方边疆的管理,康熙帝采取了哪些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熙帝对自己的评价。你认为这一评价是否客观合理?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题 《尼布楚条约》的签订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包括?
①拉开了近代反侵略战争的序幕②为北部边境的稳定创造了条件?
③消除了沙俄侵略中国的野心?
④从法律的角度肯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地区都属于中国领土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判断题 以下为康熙时期地方增丁统计表,其中1676 年福建莆田未做统计的原因可能是

[? ]
A.三藩之乱?
B.准噶尔叛乱?
C.郑氏割据?
D.大兴文字狱
5、判断题 材料一 圆明园,是由康熙皇帝命名的。对这个园名雍正皇帝有个解释,说“圆明”二字的含义是:“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意思是说,“圆”是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完美明智。
材料二 雨果在1861年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抢了东西,一个放了火。仿佛战争得了胜利便可以从事抢劫了……。在历史的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
(1)中国古代重要建筑的命名往往体现着君王的政治理念和抱负,康熙时期是否如雍正皇帝解释的“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圆明园具有欧洲建筑风格的客观因素是什么?为什么圆明园会遭到材料二的厄运,此局面和材料一有无内在的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