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这是周总理1962年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此对联是对当时哪一国民经济建设方针的注解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不对,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于1953年提出;B不对,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于1953年开展,1956年完成;C不对,“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 于1958年开展;D符合题意,针对大跃进造成的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及经济困难,60年代初,党和政府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考点:八字方针
点评:由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党和政府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中心是调整)。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并在一些领域取得重大成就。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到:“中国向来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了。今日关于中国……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叙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允许的发展程度。”由此亚当·斯密认为中国经济停滞的根源是
A.农耕经济的落后
B.西方国家的侵略
C.人口压力的沉重
D.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允许的发展程度”说明亚当·斯密认为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是阻碍中国财富进一步增加的根源问题,所以D项表述符合题意,A 项说法错误与题中亚当·斯密赞美农耕经济相反,B C两项材料并未直接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1862年,英国在上海的舆论喉舌《北华捷报》载:“太平革命是一场血污的运动……它不是反清的革命,而是反对一切安乐的、富有的以及和平的、人民的、血腥的‘十字军’……谁能说尽太平军给中国社会和物质繁荣所带来的痛苦与破坏?”该报刊的观点
A.看到了太平天国要打碎旧世界的坚定决心
B.认识到太平天国摧毁文明阻碍发展的一面
C.未看到太平天国有利于近代化的主流因素
D.完全否定了太平天国是一场反帝爱国斗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反对一切安乐的、富有的以及和平的、人民的、血腥的‘十字军’”, “太平军给中国社会和物质繁荣所带来的痛苦与破坏”信息表达了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社会所带来的巨大破坏,摧毁了中国的物质繁荣,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故选B。A明显不符题意,主要表达的是太平天国的局限性。太平天国严重阻碍中国的近代化,C错。太平天国仍是一场以推翻清政府为目标的旧式农民战争,反帝含义模糊,D错。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欧洲启蒙运动的思想核心是
A.肯定人、注重人性
B.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C.崇尚理性
D.批判专制教权、追求民主和个人自由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一位古希腊人经过实地调查研究,在其著作中记述了希波战争的始末。他是
A.伯里克利
B.希罗多德
C.柏拉图
D.罗马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