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对建立了“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千秋功业秦始皇的评价,最为合适的是
A.从谏如流,知人善任
B.缔造统一,创立新制
C.巩固统一,维护主权
D.述而不作,万世师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大变革
B.生产力的发展
C.文化教育的发展
D.国家分裂为言论自由提供了政治环境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处于急遽大变革和大动荡时代,代表各种阶级利益的诸子百家学派纷纷涌现,他们从维护各自阶级的利益出发纷纷提出自己变革社会的主张,彼此之间相互诘难,“百家争鸣”局面由此出现,所以答案选A,B项是推动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C D两项是推动“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重要原因。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二战后,西欧国家开始了一体化进程,其主要原因有
①经济政治上深受美国的控制②受到苏联及东欧盟国的威胁
③战后西欧国家经济发展联系日益密切④要重振欧洲,必须实现联合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五代十国时期统治者获得政权最典型的途径是
A.通过所控制的藩镇势力武装夺权
B.依靠北方少数民族的武力支持
C.利用农民起义所造成的混乱局面
D.通过控制朝政,发动宫廷政变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是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五代的皇帝和十国的统治者,原先都是手握重兵的藩镇将帅。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陶行知是杜威的学生,但他正视中国的问题,则超越了杜威。他在群众教育运动方面非常积极,为工人和贫民办夜校。他展开“小先生”运动,让文盲学好后以他们的新知识教育其他文盲。对于1927 年的反共产主义分子来说,这就好像一颗政治炸弹一样。在城市里搞群众教育被视为叛逆而遭禁止,陶行知就到农村进行教育和推行农村复兴计划。美国的进步教育推行现成的学校制度,陶行知则发现中国普通群众只能在他们生活和工作的农村、家庭和车间的所在地受教育。在所有美国训练出来的教育者中间,陶作为一个穷人出身的人异常地同情普通人民的需要,而这终于使他比别人更接近中国共产党。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二?以我愚见,匪无非是那些自以为正统的人给和他们立场不同或反对他们所作所为的人乱扣的帽子……俺觉得最好笑的事情还是有些人自己明里暗里干着土匪的勾当,却诬蔑善良可爱的人是“匪”,偏要要拿冲锋枪去剿“匪”扮正义!?
——陶行知《剿匪与造匪》(1932年发表于《申报》)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孔子和陶行知在教育领域贡献的异同。(8分)
(2)依据上述材料,评价陶行知。(7分)
参考答案:
(1)同:都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对中国教育事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都反对传统教育,开创新式教育;异:孔子开创私学,为百家争鸣奠定文化基础;陶行知推行平民教育,促进教育平民化。(8分)
(2)陶行知是近代教育家、思想家;为中国开创平民教育,促进中国新式教育的发展;陶行知是民主斗士,反抗专制独裁统治,为中国民族独立民主富强作出贡献。(7分)
本题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开创私学,主张因材施教等;结合材料中“他在群众教育运动方面非常积极,为工人和贫民办夜校。”、“在城市里搞群众教育被视为叛逆而遭禁止,陶行知就到农村进行教育和推行农村复兴计划”、“陶行知则发现中国普通群众只能在他们生活和工作的农村、家庭和车间的所在地受教育”。由此可以看出二人都非常重视教育,都促进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都开创新式教育。不同的是:孔子开创私学,为百家争鸣奠定文化基础;陶行知推行平民教育,促进教育平民化。
(2)材料中的陶行知除了大力推行平民教育外,还和当时的国民党的专制独裁作斗争。故评价陶行知可以从两个方面概括:一是教育方面;二是政治民主斗争方面。结合第一小问的答案进行概括评价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