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六)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初的郡国并行制最终导致诸侯叛乱,威胁中央,到汉武帝时期推行推恩令(一个旨在减少诸侯的封地,削弱诸侯王势力范围的一项重要法令)。主要内容是将过去由诸侯王只能把封地和爵位传给嫡长子的情况,允许诸侯王把封地分为几部分传给几个儿子,形成直属于中央政权的侯国,从而加强中央集权。所以本题答案选A项,B、C、D三项不符合史实,故不选。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古代政治人物与专制制度的组合,错误的一项是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历史基本知识的掌握并准确把握历史线索的能力。实际考查学生专制主义加强的过程。根据教材知识即可知道D项错误,刺史制度应是汉武帝。故选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刺史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为了统治疆域辽阔的帝国,罗马帝国的皇帝们采取的措施和中国历代皇帝采取的措施相比最有特色的是
A.不断削弱地方权力
B.不断强化皇权
C.重视思想控制
D.重视法律的制定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罗马帝国最大的特色就是重视法制,中国古代虽是人治社会,但历朝历代也很重视法律的完善,治国思想一般采用“外儒内法”;削弱地方权力,强化皇权,重视思想控制都是中国皇帝的做法,故选D
考点:中西方制度比较?
点评:关于中西方的比较,还可以考查思想家:中国的孔子、孟子等,西方的苏格拉底等,另外中西宗教的比较也是常考内容(道教--基督教)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1949-1954年实际上执行我国最高权力的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政务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措施是
A.派文臣做知州
B.设“三衙”,收精兵
C.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D.“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材料中“(文人)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可以看出这是重文轻武思想;“强干弱枝,守内虚外”是加强禁军、削弱厢军,可以明显排除;各州郡财赋大部分由中央掌握体现的是加强中央集权,也不符合重文轻武的思想;AB都有重文轻武的思想,但A想更合适,题干中说的是“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管理地方,故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加强中央集权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试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