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图是1950年上半年报纸刊登的政务院发布的决定,中央颁发这两个决定的目的是

[? ]
A.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B.解决中央财政困难
C.打击投机倒把
D.合理调整工商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国际舆论曾评价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是35年来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一“行动”是指
A.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B.开发开放浦东
C.设立海南经济特区
D.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开放整个海岸”是指开放中国东部沿海的14个港口城市,答案选D,A是对外开放的第一步, B C两项发生在D项之后且与题意要求不符。
点评:我国现阶段的对外开放与历史上的对外开放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开放的前提不同,旧中国的开放是在外国列强的侵略下,被迫开放;新时期的开放是在平等交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主动进行的开放;②开放的性质不同,旧中国的开放是适应外国殖民主义的需要而开放,反映了外国对中国的侵略政策;新中国的开放是为了更好地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③开放的结果不同,旧中国的开放有利于外国的侵略,不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新中国开放则有利于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主要历史信息是?
[? ]
A.自然灾害的发生?
B.农村劳动力流失?
C.“大跃进”中的大炼钢铁运动?
D.农村生产力水平下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改革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下列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评价不正确的是(?)
A.适应了中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
B.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C.农民获得生产经营自主权
D.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赋予农民生产经营和分配的自主权, 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因此B表述不对,符合题意,
点评:否定型选择题首先是考查同学们的识记能力,在此类题中较多涉及的是历史事实,解答的关键是对历史事实的本质、原因、影响、意义、评价等有一个完整的、准确的认识。其次此类题较多地考查同学们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所以同学们要对历史概念的内涵、实质有清晰的认识。第三、考查同学们的逆向思维能力,因为此题主要选择错误的选项,而由于同学们习惯了选择正确的选项,所以在思维习惯上不符,往往造成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
A.是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B.后者是为了纠正前者的错误
C.是为了发展生产力而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D.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