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人们要凭粮票才能购买到粮食。1990年,广东省宣布终止粮票的流通,1993年全国终止粮票流通。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改革开放前我国粮食供应紧张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大缓解了粮食紧张状况
C.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D.广东省率先进行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粮票的出现和取消反映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农村生产力得到发展,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ABC表述正确,D表述错误,率先进行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是安徽、四川,广东省率先进行了对外开放。
点评:(否定选择题)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取否定式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错误的”、“不包括”、“无关的”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它主要适用于难度稍大的组合型选择题和逆向型选择题,重在考查学生再现史实和比较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对全国十八个典型地区的调研综合报告》,报告显示这18个地方不仅取得了骄人的发展成就,而且走出了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这是因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
①首次正确分析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②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③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亚非会议的圆满成功④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
A.②④?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87年9月国务院颁《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当时包括就地转手倒卖、购买大型运输工具,个体户、下海商人也被列为投机倒把分子受到打击。1997年《刑法》取消了“投机倒把罪”,2009年正式删去法律中有关“投机倒把”、“投机倒把罪”的规定。这反映了
A.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B.法制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C.法律保障经济的健康发展
D.社会经济秩序日趋稳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1987年……投机倒把分子受到打击……1997年……取消‘投机倒把罪’,200年正式删除……‘投机倒把’‘投机倒把罪’”即可选出A项;新时期的法制建设应以宪法为核心,题目中未涉及宪法方面的史实,故排除B项;题目中未涉及法律对经济的影响及经济秩序的稳定等史实,故排除C、D两项。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针对下列情况,我国采取的相应政策是?
A.没收官僚资本
B.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表格数据反映了新中国初期重工业基础尤为薄弱,针对这一情况,中国于1953年开展“一五计划”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因此选C.
考点:新中国经济建设
点评:“一五”计划建设(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发展社会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有机结合)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设起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在这一年抵达北京履新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
[? ]
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