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魏晋以来,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称汉人为“一文汉”,意思是汉人只值一文,可以随便杀戮。随着时间推移,游牧民族政权却纷纷采用汉制。这是因为(?)
A.推动经济发展
B.缓和民族矛盾
C.促进民族融合
D.巩固政权根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游牧民族的经济方式落后于汉族地区的经济生产方式,因为游牧民族的主要是游牧方式,属于粗放式的经济,无法与汉族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相比。因此,在夺取中原地区的政权之后,为不断丰富物质资料,以巩固自身统治,他必然沿用中原地区的经济方式和政治制度。故选D。
点评:魏晋南北朝时代是北方草原游牧民族与南方中原汉族文化大融合大碰撞的时代,这期间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运动掀起了民族大融合的高潮。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二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印,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公元前338年)孝公已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
——《战国策·秦策一》
(1)材料一对商鞅变法持何态度?如何看待“民以殷盛”的说法?
?
(2)材料二如何评价商鞅?这一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
(3)材料三中的“人”代表什么阶级的利益?它说明了什么问题?
?
参考答案:(1 )完全肯定商鞅变法的作用。“民以殷盛”是过分夸大的溢美之词,但它说明变法确实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2 ) 认为商鞅“天资刻薄”“少恩”。这一观点不正确。不能过分强调个人品质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3 )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利益。说明重大改革总会遇到阻力,要经过反复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北魏租调制规定一对夫妇每年缴纳一定数量的租调,这里的调是指(?)
A.田租
B.户税
C.丁税
D.徭役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调”是指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北魏的指的是农民每年向政府缴纳一定数量的绢帛等物。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列对“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理”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B.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对人民宽刑薄赋
D.根据时代的变化进行改革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材料内容主要是指因此圣人如果能得到使国家富强的机会,即治理国家时,不会效法前人,而是另辟蹊径,即是要求进行社会改革。故答案选择D项。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19世纪40年代,俄国机器工厂首先出现于
A.棉纺织业
B.交通运输业
C.冶金业
D.采煤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结合教材内容,不难看出俄国机器工厂首先出现于棉纺织业。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