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李进同学在学习“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时,查阅资料做了如下笔记(见下表)。通过对该笔记的分析,他对申新公司和民族工业得出了一些认识。其中不准确的是
申新纺织公司的变迁:民国4年,从英国进口36台纱机,采用股份公司形式的“上海申新纺织厂”(即申新一厂)开工。民国8年利润达到100万元。 民国10年在上海组成茂新、福新、申新总公司(“三新财团”),构成荣家资本集团。三新总公司实行总经理负责制。 据民国21年统计,申新纺织公司共有9家厂,占全国民族资本(东北除外)纺锭、布机总数的19.9%和28.1%。 抗日战争期间,除汉口分厂内迁重庆、宝鸡外,余均被日军侵占。 抗战胜利后,申新原有各厂规模均未恢复至战前水平。 1951~1955年,各地申新纱厂相继实现公私合营。
|
A.公司创办时引进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
B.公司具有现代企业管理意识?
C.公私合营后公司的性质发生巨变
D.国际因素对民族工业发展影响较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项材料并未体现,材料只是说从英国引进了相关机器,故选A。公司成立后,开用股份制的形式,在一战期间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企业公司合营后,性质由私有变为了公有。因此BCD均正确。
点评:民族工业是考试的重点内容。民族工业的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在甲午战后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是衰落萎缩时期。每个阶段出现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等都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 1850~1949 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表,对下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
年份
| 1850 年
| 1887 年
| 1914 年
| 1936 年
| 1949 年
|
人口数? (千人)
| 414 699
| 377 636
| 455 243
| 510 789
| 541 670
|
人均收?入(元)
| 43.8
| 35.9
| 41.22
| 50.51
| 34.98
|
A.1850~1887 年人均收入降低与西方侵略、太平天国运动有关
B.1887~1914 年人均收入增加与实业救国收回利权运动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以及辛亥革命有关
C.1914~1936 年人均收入增加与民国成立、一战爆发有关
D.1936~1949 年人均收入降低与日军侵华、官僚资本膨胀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有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图文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1927-1936年,D项说与其有关,说法错误,因此正确选D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当地时间2009年9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征收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见下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有利于降低美国市场的轮胎价格
B.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与规则
C.有利于稳定中美之间的贸易往来
D.不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据史书记载,我国人口从汉代以来大体在五六千万左右,清康熙末年只有两三千万,乾隆五十九年激增至三亿多,道光十四年(1834年)超过四亿,导致人口激增的主要原因是
A.清朝管辖疆域扩大
B.农耕面积大量增加
C.地丁银制的实行
D.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为材料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正确阅读理解材料和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问题的能力。清朝时我国人口激增的重要原因是地丁银制的实行,因为地丁银制的实行,使长期以来实行的人头税废除,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了。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2分)对于历史上“民本思想”传统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反映了中国思想史、政治史发展的重要特征。
视角一: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
材料一?打破贵族的垄断,在思想界呈现出“以民本思潮等为代表的私学文化”,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亮点。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主张。(3分)这些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是什么?(1分)
视角二:明清时期的民主启蒙
材料二?(上古的君王)“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受其利”,他们“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后世君,主恰恰相反,“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根据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2)依据材料二,黄宗羲提出了什么思想?(1分)这一思想具有什么现实意义和历史影响?
(1分)
视角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
材料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05年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
材料四?(一)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二)……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三)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3)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据材料三、四,指出这一“质的飞跃”主要是指什么?(1分)从真正关注民生的角度看,新三民主义有哪些新发展?(1分)新三民主义体现了怎样的精神内涵?(2分)
视角四:共产党的以人为本理念
材料五?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那么,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什么呢?胡锦涛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
(4)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解读,说明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以人为本”理念与先秦“民本思想”和近代“三民主义”的民生观的最大不同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1)主张:孔子(以德治民);孟子“民贵君轻”;荀子“君舟民水”(3分)内涵: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1分)
(2)思想:黄宗羲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1分)意义、影响: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近代反专制民主革命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分)?
(3)“质的飞跃”:明确反帝。(1分)新发展: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1分)精神内涵: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2分)
(4)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2分)
本题解析:
(1)该问考查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的民本思想,回顾所学知识列出他们的思想主张。从中可以看出他们的民本思想是为统治者提供治国理论。
(2)材料二中黄宗羲提出“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的反专制斗争起来积极的推动作用。
(3)新三民主义比旧三民主义有了“质的飞跃”。民族:一是中国民族自求解放,明确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二是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指民权为一般的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民生:指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新三民主义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是中共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以人为本”理念与先秦“民本思想”和近代“三民主义”的民生观的最大不同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