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四)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已学知识可知在中国封建宗法制的社会中,祠堂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也就是具有血缘关系的一族,因此①②③都能反映,A符合题意。④嫡长子继承制与题意无关,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社会流动主要指个人跨越阶层边界的过程,即从一个社会阶层转移到另一个社会阶层的过程,或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社会地位向另一个社会地位的移动。下列现象中均有利于社会流动的是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首先要理解清楚“社会流动”这个独特的概念,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社会地位向另一个社会地位的移动,显然,本题中只有“从世卿世禄到军功受爵、从察举制到科举制以及从重农抑商到工商皆本”,都有利于社会流动。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从察举制到科举制、从世卿世禄到军功受爵
本题难度:一般
4、简答题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辽景宗病死的次日,年仅12岁的长子耶律隆绪即位,是为辽圣宗,遗诏由皇后萧绰(燕燕)摄政。……萧太后也不时减免税赋、徭役,对地方官采取考任制,进一步实行汉官制,改各部的令稳为节度使,又推行部分汉律,统和六年还开始科举考试,最初虽只录取一二名汉人进士,却开辟了吸收汉族地主通过科举进入仕宦的途径,又在南京设立太学以培养汉族地主进入统治集团,进一步巩固了辽的统治基础。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萧太后改革的主要措施。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萧太后改革的主要影响。(9分)
参考答案:(1)轻徭薄赋;实行汉族的官制和法律;实行科举考试选拔汉族人士。(每点2分,共6分)
(2)缓和了社会矛盾;推动了辽国社会的封建化进程;加速了汉和辽文化的融合;巩固了辽的统治基础。(答出三点即可得9分)
本题解析:(1)依据材料中的“萧太后也不时减免税赋、徭役,对地方官采取考任制,进一步实行汉官制,改各部的令稳为节度使,又推行部分汉律,统和六年还开始科举考试”等信息,即可以得出萧太后改革的主要措施为轻徭薄赋;实行汉族的官制和法律;实行科举考试选拔汉族人士
(2)要据所采取主要措施的作用和材料中的“巩固”等信息分析主要影响,轻徭薄赋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缓和社会矛盾;学习汉族的政治和法律,有利于辽的封建化;科举制有利于选拔汉族官员,加强对汉族的统治,进而巩固自身的统治。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萧太后改革·内容及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面是《上海县竹枝词》中的话语,从中我们可以知道许多古代的节日习俗,其中与端午节相关的是
A.拜年未了接财神,爆竹通宵闹比邻
B.月饼堆盘月样圆,南园向最盛香烟
C.童儿接队放风筝,风卷纸钱灰满路
D.浦江午日闹龙舟,红儿绿女沿滩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端午节和闹龙舟是联系在一起的,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试卷《第一次世界大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