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图中的“童谣”,应出现于

A.大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图片、提取信息、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属容易题。本题考查的重点落脚于对新民主主义发展过程中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斗争的理解上。从图片中文字内容可判断出选项B正确。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某些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家称鸦片战争是“通商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英国为维护正常贸易而进行的。这种观点
①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 ②指出了战争的实质 ③为英国的殖民侵略辩护 ④混淆了现象与本质 ⑤未能全面概括战争性质
A.①③⑤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⑤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为打开中国的市场,其性质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而题干中作者认为鸦片战争属“通商战争”把鸦片战争的责任归咎于中国,可见作者未能抓住这场战争的实质,因此②是错误的,其余几项都对,故应选D项
考点:鸦片战争的性质与实质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要透过现象把握历史事件的本质。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民族主义、公众舆论和群众游行是近代革命的重要表现形式。最先体现了此三种形式的运动是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是寄希望于政府改良,BC是通过暴力革命,都与题干不符,C符合题意,五四运动因中国外交在巴黎和会上的失败激发民族主义而爆发,得到社会舆论的支持,出现了学生游行等斗争。
考点:五四运动
点评:分析评价型选择题从命题形式来看,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在题干给出的被评价的主体,题肢给出的是对该主体的评价,从中选择最符合的主体的评价;第二种是题干给出的是评价,题肢给出的是与评价相联系的主体,从中选择最符合评价的主体。且该题型大多与材料型选择题相结合,大多以材料形式呈现出来,所以在作答时可能要结合做材料型试题的技巧来解答此类题型。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种状况应出现在下列哪个条约签订后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必须严禁人民进行反帝斗争,对于惩治反帝斗争不力的官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故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毛泽东说:“中国的封建社会延续了三千年左右,直到19世纪中叶这个社会的内部才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不包括
A.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B.中国面临的世界形势发生变化
C.中国社会思想发生变化
D.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19世纪中叶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同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引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中国社会思想发生变化。中国面临的世界形势发生变化早在17世纪就开始了,这也不属于中国社会内部的变化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