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大全《古代中国的经济》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七)
2019-03-16 08:17:38
【 大 中 小】
1、综合题 (13分)社会转型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变迁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 ——潘岳《中国发展面临着深重的危机与难逢的机遇》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4分) 材料二 宋代是封建生产关系发生变化和转型的时期,立国之初就“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使社会上形成了一种“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趋势。与土地制度的变化相适应,封建剥削方式也发生变化。同时,在官私手工业作坊中也普遍实行了有利于提高生产积极性的雇值制度。新的社会经济关系使宋代商品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以至于有人认为宋代发生了 “商业革命”。 (2)据材料二,分析“宋代商品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分) 材料三 康乾盛世就有如千年古国的回光返照,康乾之后,朝代的中国江河日下,一日千里,逝者入斯。 ——梁泉《我们只有一个中国》 (3)结合所学知识,论证上述观点。(5分)
2、选择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明朝的中国人将自给与外世隔绝……中国人将其令人生畏的才能和能力转向内部,慎重地放弃了在欧亚大陆、最终在世界事务中的领先地位。”导致“中国人转向内部”的主要原因是( ) A.明朝统治者采取海禁政策 B.统治者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C.明朝以后中国落后于世界 D.新航路开辟带来殖民扩张
|
3、综合题 (12分)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1)比较上面两幅示意图,指出唐朝和宋朝两个时期国内外贸易路线图的主要区别。(4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8分)
4、综合题 (12分)诗歌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人用诗歌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用诗歌吟咏王朝兴替、世事变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 --(唐)李白《估客乐》 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时会琴客》 材料二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唐)张籍《野老歌》 材料三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宋)陆游《杂赋》 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宋)王安石《商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商业发展的基本情况。(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该诗所记录的社会政治经济现实。(4分) (3)根据材料三你能看出哪些历史信息?面对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宋政府依旧实行什么经济政策?(4分)
5、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