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国约有人口5.5亿,那时的文盲率高达80%。……1952年中国开始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扫盲运动。……1958年2月,教育部、团中央、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和全国扫除文盲协会召开扫盲先进单位代表会。一个群众性的扫盲高潮很快形成。……据统计,从1949年到1960年约有1.5亿人参加了扫盲和各级业余学校的学习。

材料二:1946年中国高等教育工科学生仅为18.9%,1952年达到35.4%,为各科学生数第一位。1953年工科新生数占招生总数的42.86%。1955年全国高等学校设置专业249种,其中工科专业137种,占全部专业的55.2%。1953~1957年五年招新生56.18万人,毕业26.9万人,这充分体现了当时“教育建设为经济建设服务,首先为国家工业化服务”的发展方向。
——宋恩荣《当代中国教育史论》
材料三:为庆祝全国科学会议的胜利召开,1978年3月18日发行《全国科学大会》纪念邮票一套,共三枚。下图中自左至右为:第一枚,科学的春天;第二枚,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第三枚,努力攀登科学高峰。

(1)据材料一和图一、图二,归纳新中国初期扫盲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归纳建国初期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状况,并分析“教育建设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发展方向对建国初期的社会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指出“科学的春天”到来的历史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在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发展中国家做到这一点,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壮举,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此“壮举”指的是
[? ]
A.袁隆平的“超级杂交稻”
B.中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C.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成功
D.中国基本普及高等教育
3、判断题 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状况表

出现以上变化的原因包括
①“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②“211工程”的推动
③我国人口的持续大幅度增长 ④《义务教育法》的出台?
[? ]
A、①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判断题 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这(? )
A.标志着十年动乱的结束
B.宣告了改革开放的开始
C.体现了社会公正的重建
D.意味着拨乱反正的完成
5、判断题 有关研究显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本质上是知识的差距。很多发展中国家的科技投入还赶不上发达国家的一家企业,几乎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不得不依附发达国家来发展自己的经济,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被动地位。对此,中国主要的应对措施是
[? ]
A.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B.照搬西方国家经历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道路
C.将信息化作为我们目前经济发展的全部战略重点
D.先发展后治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