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试题《古代中国的经济》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十)
2019-03-16 08:22:22
【 大 中 小】
1、综合题 (26分)环境、制度、政策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时的社会稳定导致人口逐渐增加,人均占有土地下降。人口增多保证了密集型农业劳动,使耕地、育种、除草、防虫、水利各环节都能细致处理,以提高农业单产。农闲时,大量劳力转向生产有市场价值的物品,形成地区性的市场贸易网。在地区性贸易网络基础上形成全国性市场。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重商型农业模式。 ——许倬云《汉代农业分析》 材料二 宋初定天下,四川人因铁钱太重,行用不便,由富民发行一种纸币,叫做“交子”。每张计钱一缗。每隔三年,由发行的富民将旧票尽行收回,另发新票,称为“一界”。……仁宗时改官家发行,禁民间私造。……(后)把那种纸币改名为“钱引”,扩充推行的区域,当时除闽、浙、湖、广外全国通行。然滥发滥造,没有相当的准备金,纸币就不能维持它的票面价格。 ——王伯祥、宋云彬《开明中国历史讲义》 材 料三 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转化。……我们现在正进入城乡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大发展的时期。 —— 1983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 (1)阅读材料一,联系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汉代农业是“全国性的重商型农业模式”的理由。结合该模式存在的条件,分析其在中国古代经济史中的地位。(8分) (2)指出“交子”的历史地位。阅读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概述“交子”发行的演变过程,并分析其对经济的影响。(10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相关史实,从农业与市场关系变动的角度分析我国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所产生的意义。(8分)
参考答案: (1)概括:汉代小农经济的进步与市场经济联系在一起。(2分)由于该模式需要以经济政策相对宽松、国家政治比较稳定、交通网络比较通畅等为条件。(4分)满足该条件的时间比较短,主体仍是分散的、孤立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营,该模式不是主流。(2分)。 (2)地位:世界上最早的纸币。(2分)演变:发行主体从民间到官府;发行地区从四川到多地;发行状态从良好到混乱。(4分,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影响:前期适应了四川当地商品经济发展的现实,后期成为政府敛财的工具,不利于人民生活与生产发展。(4分)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注重农业的市场导向,发展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为后来社会主义市场的确立奠定了基础。(8分)
本题解析:(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一信息,本问考查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相关内容——汉代农业发展状况。根据关键信息“人口增多保证了密集型农业劳动。形成地区性的市场贸易网”、“在地区性贸易网络基础上形成全国性市场”等,可以这样来归纳、概括汉代农业的特点:A.汉代小农经济的进步与汉代商品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B.汉代小农经济的进步促进了汉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第二小问相对比较难,需要结合所学给予准确认识。可以这样来认识: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相对宽松的经济政策、比较稳定的政局以及比较通畅的交通网络等作为条件。但在汉代传统重农抑商经济政策之下,汉代小农经济的主体仍是分散的、孤立的、自给自足性的,从而又制约了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从而这种经济模式不是当时汉代经济的主流模式等。 (2)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二信息,本问考查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相关内容——北宋商业发展的状况。第一小问比较简单,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即可作答,即北宋时期,四川地区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根据材料二信息“仁宗时改官家发行”、“扩充推行的区域”等,不难直接归纳、概括得出“交子”发行的演变历程特征:A.发行主体上,从民间到官府;B.发行地区上,从四川到多地;C.发行监管上,从良好到混乱。第三小问,比较简单,辩证认识“交子”的作用,言之有理即可。 (3)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三信息,本问考查现代中国经济政策相关内容——对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认识。根据关键信息“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转化”等,可以这样来认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A.农民生产积极性方面,农民获得了土地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推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进行;C.农业的经营模式上,注重农业的市场化导向,壮大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等。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发展·汉代农业的发展;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北宋商业的发展·“交子”的出现及其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改革开放决策·农村的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其意义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这直接反映了唐朝城市( ) A.商品经济的繁荣 B.居民区和商业区严格分开 C.商业活动有一定的时间限制 D.对外贸易活动频繁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日午……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而众以散”可知在唐朝对商业活动进行时间上的控制。所以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唐代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列言论中,最符合中国古代明清时期国家基本经济政策的是 A.“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B.“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C.“待农而食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D.“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中国古代明清时期国家基本经济政策仍然是重农抑商政策,只有D“农 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和重农抑商是吻合的。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农 为天下本务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西汉初年,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不得为官。这反映了汉初政府实行的政策是
A.海禁
B.抑商
C.奖励农耕
D.整顿吏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能力。从题干中“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不得为官”,表明政府对商人的社会地位予以压制,,可知为抑商政策。海禁指严禁赴海外贸易,排除A项。材料只提及对商业的态度,未体现农业政策,排除C项。材料也并非强调整顿吏治,排除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清前期外贸中,‘只卖不买’导致外银大量流入……‘白银时代’之说是中国作为全球经济中心和鸦片战争前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三分之一这两个说法的叠加。”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闭关锁国”使中国成为全球贸易中心
B.合理的经济政策使清朝进入“白银时代”
C.自然经济下清朝前期仍是世界经济大国
D.广州十三行推动中国积极融入世界市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白银时代’之说是中国作为全球经济中心和鸦片战争前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三分之一这两个说法的叠加。”可以分析出清朝前期仍是世界经济大国,所以本题选C。A中的全球贸易中心材料体现不出;B合理的经济政策不符合清朝自给自足经济的史实;D说法不符合史实,清朝前期中国奉行闭关锁国政策,不可能融入世界市场。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自然经济·清朝前期自然经济的世界地位。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