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社会危机四伏的主要表现是
①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②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③政治腐败与军备松弛 ④列强的侵略日趋严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判断题 在宋淳熙二年(1175年)六月,“鹅湖讲道,诚当今盛事。伯恭盖虑朱、陆议论犹有异同,欲会归于一,而定所适从。……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陆九渊集》卷三六《年谱》)所谓“教人”之法,也就是认识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鹅湖之会”争论的核心问题是
A.达到“理”的本源和实现的途径之争
B.客观唯心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决定性地位
C.明清官方哲学的主导地位之争
D.“格物致知”和“发明本心”的联系
3、判断题 隋朝六部制中“民部”在唐朝时改名为“户部”,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名称是在
A.唐高祖时期
B.唐太宗时期
C.武则天时期
D.唐
玄宗时期
4、判断题 (26分)思想的进步推动历史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600—300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一时期东西方都出现了杰出的思想家,西方有苏格拉底,东方有孔子,他们的思想照亮人类前进的道路。

(1)材料一的两幅图片反映出古代中西方不同的教学形式。图片表现出的差异有哪些?(4分)分别概述两种不同的教学形式所体现的时代特征。(4分)
材料二?梁启超对“欧洲旧思想、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的比较表(原文节选)
甲?欧洲旧思想
| 乙?中国旧思想
| 丙?欧洲新思想
|
一、国家及君、人民,皆为神而立者也,故神为国家之主体
| 一、国家及人民,皆为君主而立者也,故君主为国家之主体
| 一、国家为人民而立者也,君主为国家之一支体,其为人民而立,更不俟论。故人民为国家之主体
|
三、治人者为一级,被治于人者为一级,其地位生而即定,永不得相混
| 三、治人者为一级,治于人者为一级,其级非永定者,人人皆可以为治人者
| 三、有治人者,有治于人者,而无其级。全国民皆为治人者,亦皆为治于人者
|
五、政治为宗教之附属物
| 五、宗教为政治之附属物
| 五、政治与宗教,各有其独立之位置,两不相属
|
九、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惟法律有种种阶级,各人因其身份而有特异之法律
| 九、惟君主一人立于法律之外,其余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
| 九、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虽君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
|
——选自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1901年10月)
(2)丙与甲乙相比,其思想新在什么地方?(4分)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梁启超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作出上述比较的?(4分)其意图是什么?(2分)
材料三? 18世纪中叶,法国出现了重农学派。重农学派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认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
18世纪后期,英国出现了经济自由主义。经济自由主义主张限制国家的权力,扶植和保护人民的权利,自由择业,自由贸易,自由竞争。

(3)根据材料三,概括法英两国经济思想各自的特点,(4分)并简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4分)
5、判断题 早在雅各宾派专政的初期,法国资产阶级就已经对革命政府以恐怖手段制裁资产阶级的非法活动心怀不满了,但是在1793年年底以前,他们的不满尚未发展到想推翻雅各宾专政的程度。这是因为:在这个阶段上,革命专政内部还是比较稳定的、团结的,它得到人民的支持,要想推翻他也不那么容易,更何况当时他们还需要这个专政,如果没有这个专政抗击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封建制度就有复辟的可能,而这是资产阶级所不愿意的。但是等到1794年入春以后,情况就变化了,当时雅各宾派领导集团已经失去人民的支持,要想推翻他是轻而易举的。而且在法国多次取得军事胜利的情况下,封建复辟的危险已经解除了,资产阶级不再需要雅各宾派专政了。同时资产阶级对于1789年以来的政局多变早就感到厌倦,而对于雅各宾专政下的变幻莫测的政局更感到不安,他们要求一个安定的局面,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基于上面的原因,资产阶级在1794年上半年就下定决心颠覆雅各宾派的统治。他们在政治上的代表就是沼泽派及丹东派残余分子,而被打倒的、被镇压的吉伦特派及阿贝尔派残余分子也附和了他们。
(1794)7月27日,……国民公会乃通过了逮捕罗纳斯庇尔、丹东及圣鞠斯特的决议。……以来法国一直处于政治动荡、干戈扰攘的杌陧不安之中。……而动荡不安的局面是不利于资本主义的正常发展的,因此法国历史的发展要求结束这种局面,而只有推翻雅各宾专政,才能结束这个局面。这样,推翻雅各宾专政,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了。
——刘祥昌《世界史·近代史》
请回答:
(1)概述雅各宾派倒台的原因。(不得摘抄材料原句)
(2)有人说热月政变推翻雅各宾派专政,是法国历史的倒退。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评价此观点。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