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中共最早提出工业化是在
A.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B.中共八大
C.中共七大
D.七届二中全会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1949年春七届二中全会上中共已经提出把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工业国,A是在1953——1956年,B是在1956年,时间上不符;C是在1945年,主要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也与题干不符。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中国社会史》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种“积极而又务实的思潮”,“这一思潮基本上紧扣帝国建立前两百年整个政治生活所关心的两大实际问题:一是‘富国’(为君主提供富强的物质手段),二是‘强兵’(以兵力确保君主广泛的霸权或主权)。”掀起“这一思潮”的学派是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依据题干的描述,该思潮“积极而又务实”,紧扣国家政治生活所关心的两大实际问题——“富国”“强兵”,应属于法家的思想,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生产运动)包括公私农业、工业、手工业、运输业、畜牧业和商业,而以农业为主体。
——毛泽东《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拥军爱民运动》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农产品供求矛盾突出,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定物价,保证人民的基本要求,措施之一就是发行各种票证(见上图)。1954年,政务院颁布了《关于实行粮食计划供应的命令》,自1955年开始我国粮食部首次发行全国粮票,国家对粮食及粮食制品定人定量,计划供应。90年代初,使用了近40年的粮票终于结束了它的特殊使命和流通历程。
材料三?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全是自己的。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大生产运动“以农业为主体”在当时有何特殊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为稳定物价除上述措施外,还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什么作用??
(3)材料二中票证终止的原因是什么?
(4)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什么政策?试概括其历史意义。
(5)你认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解决困难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大生产运动使根据地度过了严重困难时期,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措施:米棉之战,银元之战,统一财经。(3分)
作用:结束了我国连续使多年的物价暴涨的局面,人民政府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2分)
(3)原因:农村经济迅速发展,粮食供需矛盾得到缓和。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3分)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责任制;(1分)它体现了按劳分配的原则,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2分)
(5)国情(实事求是的原则、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或人民的根本利益等均可)(2分)
本题解析:
(1)该特殊意义的作答,可结合大生产运动的直接作用和深远影响。
(2)该回答关键在于把握好基础主干知识,后一问从直接作用和主要作用两方面入手。
(3)根本原因可从生产力的角度来入手:高度集中、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制度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4)根据材料和课本基础知识回答即可
(5)不同历史阶段的方针政策由不同历史阶段的主要矛盾所决定,应该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B.其内容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自治区和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C.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
D.最早规定该制度的法律文件是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最早规定该制度的法律文件是1949年《共同纲领》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中国证券报2010年5月8日报道,为救助陷入债务危机困境的希腊,欧元区国家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携手提供为期三年总计1100亿欧元的救助,其中欧元区出资800亿欧元,IMF提供300亿欧元。这说明
①希腊是欧共体国家②IMF的宗旨是全球性的发展援助
③凸现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作用④反映了当今经济是全球化的趋势
[? ]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