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写道:“他(指邓小平)把市场经济称做‘一种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强调‘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并要求做到两者的‘内部统一’。直到1992年,他才打破禁忌,公开宣称政府的中心任务就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这等于宣布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核心部分——公有制及中央计划体制——的抛弃。”这则材料无法揭示出的史实是
A.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带有市场化取向
B.邓小平南方谈话打破了原有禁忌
C.中国市场经济抛弃了公有制和计划体制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发展和创新
2、判断题 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凋整、中国的改革开放
告诉我们? (? )
①经济体制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②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能够适应不同
民族和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需要?③突破传统的束缚是经济体制调整和创新的前
提?④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判断题 在我党历史上,作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决策的重要会议有:
①七届二中全会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 ③十二大 ④十三大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4、判断题 1983年12月1日,商业部通告全国:敞开供应棉布,取消布票。从此,使用近30年的布票成为历史文物。这说明我国
[? ]
A.棉布生产供过于求
B.完全通过市场手段调配资源
C.全面迈向小康社会
D.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5、判断题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确立
B.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C.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D.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启动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