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但是儒学以它顽强的生命力,有了新的发展。据此回答题1.下列关于宋明理学的评述,正确的是①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②南宋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③王阳明创立“心学”,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④理学和心学成为明清两代官方哲学2.儒家的经典“四书”是指3.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理气关系论主要吸收了谁的思想?4.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
主要是指5.明代王守仁研究心学理论得出的结论有
①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②人人都有“良知”,“满街都是圣人”
③学以致胜的关键是“致良知”
④特别强调“知行合一”6.王阳明主张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其根本意图是7.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共同点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E.《诗经》《礼记》《论语》《大学》
F.《春秋》《易经》《孟子》《中庸》
G.《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H.《大学》《中庸》《易经》《周书》
I.张载
G.二程
周敦颐
李翱
天体远行法则
社会发展规律
传统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天人感应”理论
①②
①②③
①③④
①②③④
克服程朱理学的弊端
挽救封建统治危机
克服“私欲”,恢复心体无善无恶的本来面目
修身养性,崇尚道德
理气一体,理先气后
心外无物,心即是理也
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内心反省,心致良知
参考答案:1. A
2. C
3. B
4. C
5. D
6. B
7. C
本题解析:1.程朱理学(代表——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著作《二程遗书》)和南宋的朱熹(著作《四书章句集注》)。朱熹是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而陆王心学——吸取佛教禅宗思想,把理学发展到新阶段。因此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
考点:宋明理学
点评:解答组合型选择题很多方法中最常用、最有效的是选基法+排除法,即认真审读主题材料、题干和备选项,结合知识,先选定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答案为基点,再运用排除法,将备选项中明显错误或明显正确的选项从备选项中排除,以缩小范围。再对其余选项进行比较分析,确定正确选项。?
2.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 南宋 理学家 朱熹 注《论语》,又从《礼记》中摘出《中庸》《大学》,分章断句,加以注释,配以《孟子》,题称《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始立,后用作学习的入门书。
考点:儒学
点评: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在之前,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本书也被称做“六经”,其中的《乐经》后来亡佚了,就只剩下了五经。《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3.程朱理学代表人物: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时期的朱熹,成就最为突出,所以“理学”也称为“程朱理学”
考点:程朱理学
点评:朱熹为南宋诗人、哲学家,教育家。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理气一元论的体系。
4.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考点:程朱理学
点评:程朱理学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②把握“理”的方法: “格物致知”。 ③“存天理,灭人欲”(实质是维护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5.王阳明的思想主张:
(1)更多地吸取了佛教的“心外无佛,即心是佛”思想,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
(2)在认识论上,他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考点:陆王心学
点评:王阳明(王守仁)——明朝中期儒学的代表人物,他把理学发展到“心学”阶段。他①认为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宣扬“心即理”“宇宙便是吾心”等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②提出“致良知”的学说,认为“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致良知”就能成为圣贤,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的思想。
6.王阳明心学出现的背景:(1)明中期以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 (2)王阳明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 因此B是根本目的。
考点:陆王心学
点评:明初,为了强化思想统治,朱元璋和明成祖大力提倡程朱理学。从此,程朱理学成为官方统治思想。明中叶,明朝的封建统治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危机,王阳明认为程朱理学崇尚空谈,不务实际,遂创立心学,以克服人们心中的“私欲”,挽救封建社会的政治危机。心学蔚然形成一代学术思潮。
7.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相同之处:①思想上:都属于唯心主义;②目的上:都要求克服私欲,维护封建统治的社会秩序。
考点:宋明理学
点评: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共同点:(1)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2)影响相同:①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②都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不同点:(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
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是
A.《氾胜之书》
B.《农书》
C.《齐民要术》
D.《农政全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是《齐民要术》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图是美国军费开支曲线图,根据该图获取的历史信息不正确的是

A.导致阶段A军费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冷战”下出现了“热战”——朝鲜战争
B.阶段B中美关系处于敌视和对抗状态
C.阶段C军费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经济危机下国力下降,实行全球战略收缩
D.阶段D中美逐渐结束对抗,两国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阶段A时间为50年代初期,朝鲜战争1950年爆发;阶段B时间为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后期,中美关系仍处于敌视和对抗状态;阶段C时间为60年代后期—1975年,此时资本主义国家遭遇“滞胀”危机,美国被迫实行全球战略收缩;
阶段D时间为1975年—1980年,而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已经正常化,故D“开始实现正常化”选项表述有误。
考点:中美关系、冷战
点评:图表型选择题
特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图表形式出现,较直观的从不同角度折射出历史的本质。
解法:解题时,先分析图表信息,将其转化为文字,然后再回归课本,寻求正确答案。该题型通常采用排除法。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对下表中国古代两大选官制度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察举制强调德才兼备
B.科举制注重科技素养
C.察举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表现
D.科举制不利于统治基础的扩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综合考查察举制与科举制,考查比较分析能力。从两个选官制的选拔依据来看,察举制是品德、学问和议政能力,强调德才兼备,A项正确;科举制是以文取士,注重的是文学才能,B项排除;C项“高度成熟的表现”说法与史实不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成熟时期应是隋唐时期,C项排除;D项“不利于”说法是错误,应是“有利于”。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察举制、科举制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哪部作品曾经激励千千万万的中国青年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
A.《人间喜剧》
B.《悲惨世界》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D.《呐喊》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世界著名的作品。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