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汉初分封诸侯的根本目的在于
A.形成“天下一家”的政治格局
B.防止郡县长官专权
C.准备在必要时“清君侧”
D.巩固西汉政权的统治
2、综合题 (2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 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 “行中书省是由中央宰相府(都省)分出一个机关驻扎在外面。这因蒙古人征服中国,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央。某地方出了事,就由中央宰相府派一两个人去镇压,行省是一个行动的中书省。 ……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并指出其渊源。(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县”设立的意义。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11分)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实施行省制的原因,并分析其得失。(6分)
3、选择题 下列史实与隋文帝有关的是
①确立三省六部制
②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③对府兵不再实行军民异籍
④庸不再有年龄限制
⑤废除九品中正制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4、选择题 钱穆《国别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汉代宰相位高权重
B.唐代宰相数量逐渐增加
C.唐代宰相权力下降
D.唐代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