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5分)近代以来,如何准确认识、评价、吸纳西方文明成为摆在近代中国人面前的一大课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中国被强行开放的初期,人们视洋货为“奇技淫巧”,视洋人为“夷人”,如果参与“夷务”,马上“为同乡、同列所不齿”,学习西方则是“拜异类为师”。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东南沿海地区有一部分中国人接受了糖果、点心、汽水、啤酒等西式食品。“几乎没有一个中国人的家庭不用一些进口洋货,——假若不用棉织品。至少要用煤油作室内照明之用,或者欧洲制造的,迎合中国人嗜好的不胜枚举的某些小东西”
回答:(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人对西方文明态度的变化。依据所学知识指出变化的原因。(5分)
材料二?义和团运动不仅“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甚至“洋灯、洋磁杯,见即怒不可遏。必毁而后快。”。经过义和团之后,崇拜外国的心理便一天高过一天。一度出现了“大江南北,奠不以洋为尚”的“盲目崇洋”的风气;但男一方面也引发了国人对这些行为的反思,人们不再是盲目地、简单地排斥西方物质文明,而是在承认西方物质文明优越的前提下。试图将利权从洋人手中夺回,套用当时的话说,就是“文明排外”。
——《西方物质文明与晚清民初的中国社会》载《文史知识》
(2)义和团运动前后,国人对待西方文明有哪几种态度?试选取其中最进步的一种说明其积极意义。(6分)
材料三?孙占元认为,近代中国人对西方文明的追求和实践活动经过了近代观念转换、近代企业创办和近代民主制度的吸纳,中国近代社会发展是沿着这三个层面向纵深延伸的。
——《近代中社会发展脉络纵论》(栽《江西社会科学))
(3)试依据材料一、二,谈谈你对材料三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
(1)态度变化:由鄙视到接受。(2分)
原因:两次鸦片战争进一步说明西方的强大;外国商品大量进入和使用;洋务派官僚的积极倡导;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创办;西学的传播;早期维新思想的的出现,东南沿海地区开放早。(3分。答出任意三点。)
(2)态度:盲目排外;盲目崇洋;文明排外。(3分)
最进步的态度是文明排外,其积极意义在于: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促成“实业救国”思潮和收回利权运动;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高潮到来;促进西方近代文明的传播;推动中国社会近代化。(3分。任答三点即可。)
(3)据材料一二可知,近代中国人对西方文明的态度经历了由鄙视到接受、由盲目排外到文明排外的变化,(2分)说明近代社会观念不断走向科学、包容,材料三关于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脉落的说法是正确的。(2分)
本题解析:
本题是对不同时期不同阶层对西方文明态度的考查,回答时应紧紧结合材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分析说明时注意和时代背景相结合。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先进思想是引领社会前行的先导和旗帜。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861年冯桂芬提出: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李鸿章也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乃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材料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同盟会政治纲领
材料三:国人欲脱蒙昧时代,….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1)请分别概括出上边三段材料所表达的核心思想主张。(6分)
(2)以上述三种思想主张为指导,近代中国分别发生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3分)
(3)选取其中一个重大历史事件,说明其主要历史意义。(2分)
参考答案:(1)材料一:师夷长技以制强;中体西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2分,答出期中的一点即可)材料二: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2分,答出期中的一点即可)材料三:提倡民主和科学(2分)
(2)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2分)
(3)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技,培养了一批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的侵略和瓦解了中国的封建经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人民获得了一些自由民主的权利,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并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促使中国人民追求民主与科学,追求真理与进步,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评分说明:学生可以选一个事件作答。本问最高分不得超过2分。不要要求学生答案和参考完全一致,大意相符即可。
本题解析:(1)三段材料所表达的核心思想可结合材料内容直接概括即:材料一:师夷长技以制强;材料二: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材料三:提倡民主和科学。(2)根据指导思想可以直接找出对应的政治运动,即洋务运动对应中体西用,三民主义对应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3)结合所学直接回答出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三者其中之一的影响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了近代中国求民主反侵略进程中几个重大事件,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这个过程是痛苦与曲折的,但同时也缓慢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近代中国人民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经历了由器物文明向制度文明再向思想文明转变的过程,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中国人民对西方文明的认识愈加深刻,中国社会也在不断进步,这与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先进人物的引导和主张紧密相连。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前年杀昊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说确是袁世凯。”这副挽联中提及的事件最终引发了
[? ]
A、护国运动
B、武昌起义
C、五四运动
D、二次革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富强,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经历了从“向西方学习”到“走自己的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使林则徐、魏源等清朝爱国官员,从“天朝上国”梦幻中惊醒。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辱之道的新思想。从此,向西方学习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且一浪高过一浪。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进程的特点。(4分)
材料二? 1912年元旦,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国歌》:“东亚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2)为实现“揖美追欧,旧邦新造”,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政治上做了哪些努力?(3分)
材料三?毛泽东的最大功绩在于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毛泽东的最大愿望在于使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复兴,毛泽东的最大贡献就在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为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开创了怎样的中国革命道路?提出了什么理论?(4分)
材料四?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从而形成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在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在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方面,邓小平提出了哪些创新理论?(3分)
参考答案:(1)从学造器物到仿形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具有阶段性和逐步深化的特点。(4分)
(2)提出三民主义的革命理论;发动辛亥革命,成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分)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2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2分)
(4)中共十五大(1分)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从讨袁斗争的结局看,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的成败主要取决于
[? ]
A.孙中山是否参加领导工作
B.帝国主义是否支持袁世凯
C.革命党人是否采取武装斗争的形式
D.讨袁斗争是否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