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古代中国的经济》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明朝时期,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盛泽镇及附近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窑近千座。综合上述现象,指出当时经济的突出特点是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明朝时期……太湖地区……苏州……松江……”等关键信息可知,当时经济的突出特点是区域性经济分工的扩大,所以答案选C。从材料并不能得出资本主萌芽,所以排除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明朝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永乐二年(1404)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栽海舡(注:舡即船),交通外国,因而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材料二 顺治元年(1644),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嘹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记》卷十二
材料三 夷货非衣食所急,何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相构之恤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何可得哉!
回答:
(1)明清两朝对海外贸易的政策有什么相似之处?(1分)
(2)明清政府的政策制定分别出于什么样的考虑?(2分)
(3)明清政府推行这种政策的社会根源是什么?(1分)根本目的是什么?(1分)
(4)你如何认识和评价这些政策的影响?(4分)
参考答案:(1)都不允许民间船只出海(1分)
(2)为了防止沿海居民与倭寇勾结,形成海盗;为了防止沿海居民与郑成功的反清势力相联系(2分)
(3)社会根源是当时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货夷非衣食所急”。 (1分)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稳定(1分)
(4)这些政策反映了明清时期中国封建制度趋于没落,(1分)这些政策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不利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长期落后于世界。(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诗句中没有反映江南经济地位日益提高的是.w.^w.k.&s.5*u.c.#om.高.考.资.源.网
A.东南四十三州地,尽取膏脂是此河
B.天下之盛,扬为首
C.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
D.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史实发生在汉代的是: ( )
A铁农具取代木、石和青铜农具 B利用水力鼓风冶铁炼钢
C发明灌钢法 D使用曲辕梨
参考答案:A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A B两项出现在汉代,C出现在南北朝时期,D出现在唐代,所以答案选AB。
考点:汉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点评:识记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层次中的最低端,历史事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试题《现代科学技术》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