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列关于历次中东战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第一次战争以阿拉伯国家的失败而告终
B.第二次中东战争的导火线是1956年埃及将英、法控制的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
C.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占领了埃及和叙利亚的大片土地
D.1973年10月,以色列向埃及、叙利亚发动大规模战争,打响“十月战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第一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侵占了超过联合国“分治决议”规定范围的5731平方公里的阿拉伯土地,故A项正确; 第二次中东战争:英、法、以侵埃战争,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埃及1956年7月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后,英、法殖民主义者为重新霸占苏伊士运河,勾结以色列共同发动的侵略埃及的战争,故B项正确;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侵占了巴勒斯坦的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耶路撒冷城的约旦管区、埃及的西奈半岛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共达6.57万多平方公里的阿拉伯土地,故C项正确;第四次中东战争即十月战争,1973年10月,埃及、叙利亚在巴勒斯坦和其他阿拉伯国家的支援下,向以色列发起了反击侵略、收复失地的战争,而不是以色列向埃及、叙利亚发动大规模战争,故答案D项不正确。
点评:中东战争,要注意把握其基本概况:(1)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1949):又称巴勒斯坦战争,以色列称“独立战争”。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国。次日凌晨,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埃及等阿拉伯国家出兵进攻以色列。(2)第二次中东战争(1956—1957):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以色列称“西奈战役”。1956年10月,英、法、以色列借口埃及宣布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和禁止以船只通过运河与蒂朗海峡,联合向埃及发动进攻。(3)第三次中东战争(1967):又称“六五战争”,阿拉伯国家称“六月战争”,以色列称“六天战争”。1967年,以色列借口埃及封锁亚喀巴湾,于6月5日晨,对埃及、叙利亚、约旦发动突然袭击。(4)第四次中东战争--又称十月战争,阿拉伯国家称"斋月战争",以色列称"赎罪日战争"或"十八天战争"。1973年10月至24日,埃、以双方按照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停战。(5)第五次中东战争(1982年6月—9月):又称黎巴嫩战争。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出兵占领黎巴嫩的领土,袭击黎巴嫩境内的巴解组织及其武装力量,并与在黎的叙利亚军队交战。还要注意中东和平进程举步维艰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中东的地理位置、资源、历史、民族、宗教及大国的插手等因素。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材料一?伊拉克战争大事记
时间
| 事件
|
2003年1月22日
| 欧盟轮值主席西 米蒂斯反对未经联合国授权对伊拉克发动战争
|
2003年3月20日
| 美、英等国对伊拉克发动全面战争
|
2003年5月1日
| 主要战事结束
|
2003年12月1 3日
| 伊拉克总统萨达姆被抓获
|
2004年6月28日
| 美国占领当局向伊拉克临时政府移交权力
|
2004年10月6日
| 美国首席武器核查员迪费尔称伊拉克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
2005年10月15日
| 伊拉克新宪法通过全民公决
|
2007年2月21日
| 英国首相布莱尔表示英国将从伊拉克撤军
|
2009年2月27日
| 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未来18个月之内从伊拉克撤离大部分美军
|
——据《世界知识年鉴》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伊拉克战争与海湾战争的不同之处。(8分)
(2)当今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你认为如何才能防止战争悲剧的重演?(7分)
参考答案:
(1)海湾战争因伊拉克侵占科威特而起,伊拉克战争是美、英等国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而发动的;美国等进行海湾战争得到了联合国授权,伊拉克战争未得到联合国授权。(8分)
(2)某些国家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导致局部性的冲突不断发生。(4分)
深刻汲取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团结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力量;加强联合国的作用;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3分)(学生回答出两点即可得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两伊战争和印巴战争的起因包括( ? )
①民族冲突 ②宗教纠纷 ③领土纷争 ④石油资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5 分)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一九六一年十一月十五日,在国家安全委员会,总统再次谈到了关于对南越军事介入问题上的顾虑。他担心,此举将导致世界两大对立势力的交锋,并指出,越南的形势与朝鲜战争时完全不同。朝鲜战争时,敌人的入侵已相当明显,而这里的局势则尚未明朗……一九六一年晚些时候,约翰·F·肯尼迪总统的决定。根据该决定,一万六千名美国军事顾问被陆续派往南越,以帮助其进行训练,与北越保持抗衡。
——麦克纳马拉《回 顾越战的悲剧与教训》
材料二?在其它亚洲国家、以及在其它地区受到共产主义威胁的重要国家的眼里,南越将不仅是对美国坚定性的一种考验,而且也是对美国处理“民族解放战争”能力的一种特殊考验。广而言之,任何一个在未来受到共产党人威胁的国家,也无疑会有理由怀疑,我们是否将会对他们负责到底。甚至,从理论上而言,即使在拉丁美洲那些偏远的地区,这一情况也有可能会出现的……一九六五年七月,一项至关重要的决定,即,到年底之前,十七万五千名美军将士将被派往南越。
——麦克纳马拉《回顾越战的悲剧与教训》
材料三?作为肯尼迪和约翰逊两任总统的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参与了将美国拖入越南战争的各项政策的制定,以至于有人将这场战争称之为“麦克纳马拉的战争”。然而,30 年后,他却在自己的回忆录中颇具震撼地宣布:“错了,彻底的错了”……越战的决策者在20 世纪60 年代早期都没有料到,越战的结果在战后的几十年里一直是美国人痛苦和分歧的根源。
——莫里斯?艾泽曼《美国人眼中的越南战争》
(1)依据材料一、二,分析美国对越南内战的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6 分)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人对越战反思的原因有哪些?(9 分)
参考答案:
(1)变化:从派遣军事顾问但未直接军事干涉(“特种战争”)到直接军事侵略(“局部战争)。(2分)
原因:初期:担心引发美苏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集团的交锋,越战形势不明朗;后期:遏制共产主义势力,争夺世界霸权。(4分)
(2)越战失败对美国的沉重打击:经济状况恶化,国内矛盾激化,反战运动高涨,霸权地位相对衰落;冷战结束,意识形态领域的对抗逐渐缓和。(9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一“一万六千名美国军事顾问被陆续派往南越,以帮助其进行训练”到材料二“十七万五千名美军将士将被派往南越”可以分析出美国对越南内战的政策发生的变化。根据材料“他担心,此举将导致世界两大对立势力的交锋”“任何一个在未来受到共产党人威胁的国家,也无疑会有理由怀疑,我们是否将会对他们负责到底”可以分析出美国对越南内战的政策发生的变化的原因。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人对越战反思的原因有越战失败对美国的沉重打击:经济状况恶化,国内矛盾激化,反战运动高涨,霸权地位相对衰落;冷战结束,意识形态领域的对抗逐渐缓和。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
②第二次印巴战争爆发
③美国侵略越南
④两伊战争爆发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③②①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主要考查几次重大战争爆发的时间,联系教材可知,1967年4月,以色列和叙利亚在边界发生武装冲突,进而演变为大规模战争,这就是第三次中东战争,第二次印巴战争发生于1965年8月,美国于1964年开始进行侵略越南的的所谓“特种战争”,1965年转入局部战争,两伊战争爆发于1980年,因此,答案为D。
考点:南亚次大陆的冲突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几次重大战争爆发的时间,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学生需掌握扎实的历史基础知识。
本题难度:一般